電離輻射符號表示存在電離輻射和放射源。(照片:國際原子能機構)
電離輻射符號具有從中心點發出的三個彎曲刀片,自 1946 年以來一直用于警告工人、科學家和公眾存在放射性物質。從此,獨特的三葉草成為國際公認的標志。
只要存在電離輻射或放射源,包括物體、設備、房屋或車輛,就可以找到該符號。其目的是警告暴露風險。對于那些使用醫療設備(例如用于癌癥和其他疾病診斷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或用于癌癥治療的近距離放射治療的人員來說,它非常有用。它還標志著在工業和農??業應用以及研究目的中使用發射電離輻射 的放射性同位素。
標準國際電離輻射符號具有距中心圓等距的三個葉片部分,形狀為黃底黑字。(信息圖:M.Platonova/國際原子能機構)。
三葉草中間的圓圈代表一個原子,葉片代表從原子發出的三種常見類型的電離輻射——α (α)、β (β) 和伽馬 (γ)。
該符號最初于 1946 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學輻射實驗室設計。最初的調色板是藍色上的洋紅色,但在專家觀察到人們不會將藍色與危險聯系起來后,這一調色板發生了變化??茖W家發現黃色是最引人注目的顏色。
20 世紀 50 年代初期,人們對設計進行了不同的修改,例如在螺旋槳葉片之間或內部添加直箭頭或波浪箭頭。到 20 世紀 50 年代末,美國國家標準協會 (ANSI) 制定了官方版本——黃底洋紅,至今仍在美國使用。在其他國家/地區,黃底黑字符號是最常見的顏色組合。
2011年,三葉草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注冊,成為國際公認的“警告;放射性物質或電離輻射的符號。
電離輻射符號于 1946 年在美國首次創建,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了調整。(信息圖:M.Platonova/國際原子能機構)。
增加普遍理解——附加符號
三葉草最初是為了標記在受控環境(例如實驗室)中使用的放射性材料而設計的,在那里接觸到該材料的人已經知道其含義。多年來,放射性物質在醫學、農業和工業中的使用已變得更加廣泛。
因此,放射性材料或輻射發射裝置不僅存在于研究實驗室和核電站中,而且還存在于醫院以及工業設備中,例如機場使用的 X 射線安全設備中。
過去,由于缺乏知識,人們會因為不理解符號的含義而危及自己和他人。例如,在世界各地的一些情況下,廢金屬收集者和建筑工人因拿走和處理在廢品場或建筑工地發現的放錯位置的放射源而受到輻射,因為他們不理解“警告標志”。
為了提高核安全和安保,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于 2007 年推出了一個補充符號,旨在被普遍理解為“危險 — 逃跑 — 請勿觸摸!”。
為了確定哪種符號能夠更好地向公眾傳達輻射風險,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世界不同地區的 11 個國家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是“電離輻射警告——補充符號”,一個紅色三角形,描繪了輻射波、一個頭骨和一個奔跑的人形。它是作為更常用的電離輻射符號的補充而推出的,旨在進一步減少意外暴露于電離輻射的可能性。
補充符號用于高活性放射源,例如原子能機構1、2 和 3 類中確定的放射源,接觸這些放射源可能導致死亡或嚴重的人身傷害。
國際原子能機構還建議,該符號不應放置在運輸包裝、貨運集裝箱、交通工具或建筑物入口的外表面,而應用于放射源、輻射屏蔽或放置在設備的蓋子下。這意味著該符號在正常使用期間實際上是不可見的,但在嘗試拆除密封放射源之前可以看到它,作為防止暴露于電離輻射的最后警告。它的目的是在外部常用的三葉形符號失效時充當輔助警告警報。對檢測和測量電離輻射的簡短歷史感興趣嗎?點擊這里。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作用是什么?
國際原子能機構制定安全標準和核安保指南,概述確保全球核安全和安保的基本原則、要求和建議,包括輻射符號使用的規則和要求,例如在電離輻射的醫療用途或使用核測量儀。
原子能機構制作了公共宣傳材料,解釋什么是輻射以及如何保護工人、公眾、患者和環境免受電離輻射。
原子能機構在制定安全標準時與其他聯合國機構合作,例如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UNSCEAR),該委員會對電離輻射源以及相關的暴露、影響和影響進行科學評估。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