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身著防護服準備進行放氣操作SRNS的運營專家Steve Osteen表示:“L池中的干法貯存區存放著兩個30加侖的桶,其中分別包含2007年和2008年從愛達荷化學處理廠運來的放射性廢物。”
“桶內廢物存放在塑料袋或塑料瓶中,并放置在密封罐中,是這類型物質的典型貯存方法。塑料在密封罐中分解會產生易燃的氫氣,因此有規定,必須在達到燃燒下限前一年內完成此類桶的處置。其中一個桶預計在2025年達到下限,因此我們開始尋找方法確保這兩個桶能在更長時間內的安全性。”
據SRNS稱,由工程(包括臨界工程)、運營和輻射控制人員組成的團隊,與薩凡納河國家實驗室一起進行了評估,并得出結論,通過刺穿罐頂來排放氣體可以緩解氣體積聚造成的壓力。
為完成排氣,團隊設計并制造了一個罐頂穿孔器,編制了安全操作流程,包括使用屏蔽棚和穿戴塑料防護服。
“容器的穿孔操作安全完成后,容器被放回貯存區,”L區設施經理Neil McIntosh說道。“這一過程的安全執行是團隊進行大量規劃、演習和模擬的結果。團隊利用潔凈的條件對模擬容器進行排氣練習,同時模擬屏蔽蓬的環境并穿上塑料防護服。演練一直持續到達到熟練程度,團隊已具備安全執行任務的能力”。
目前,這些廢物桶可按需在乏燃料干法貯存區再貯存100年。最初的處置路線是將廢物送往薩凡納河的HB 設施,但由于任務變化,廢物無法在2020年HB線安全關閉之前得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