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布的國際標準《無損檢測 機械手超聲檢測系統 通用要求》(ISO 24647:2023)由中國牽頭,北京理工大學徐春廣教授團隊主持制定,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單位參與制定。
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及國防工業重點科研項目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徐春廣教授團隊經過十余年研究、開發和總結研究成果,在制定國家標準GB/T 34892-2017《無損檢測 機械手超聲檢測方法》的基礎上提出國際標準提案。該國際草案于2020年1月通過ISO/TC135/SC3(國際標準化組織無損檢測技術委員會超聲檢測分技術委員會)立項投票。該項目歷時3年,先后向ISO/TC135/SC3的31個成員國征求意見,來自德國、美國、英國、法國、巴西等多個國家的專家對標準草案進行了超過20余次的評議和審定,最終全票贊成通過。
該國際標準項目團隊負責人徐春廣教授介紹,機械手與超聲檢測相結合,可替代人工實現對復雜構件的精確檢測,同時提高檢測效率和安全性。該標準對機械手超聲檢測系統構型規則、所需的系統硬件部件、特征、部件要求和應用條件,以及機械手超聲波檢測系統的一般要求和驗收標準進行了規定,為機械手超聲檢測的應用提供了依據,對規范機械手超聲檢測系統的設計和應用,將產生深遠影響。
該國際標準的發布,填補了機械手超聲檢測國際標準的空白,為豐富世界超聲檢測技術貢獻了中國方案,不僅充分體現了我國超聲檢測技術的國際先進性,也提升了我國在超聲檢測國際標準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對促進我國機械手超聲檢測系統和裝備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作為ISO/TC135及其8個SC的國內技術對口單位,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一直致力于推動我國無損檢測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利用國際標準化平臺推動我國科技創新成果納入國際標準,以標準化創新發展支撐和助力無損檢測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