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后經歷復發的前列腺癌患者中,與僅用CT成像相比,用18F-DCFPyL PSMA PET/CT成像已顯示出顯著改善活動性疾病的檢測。據《核醫學雜志》9月刊報道,詳細的PET/CT掃描導致近50%的患者改變了治療計劃。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復發——定義為PSA水平高于0.2 ng/mL——發生在所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病例的20%至50%中。在超過一半的患者中,隨后采用補救放射治療(最常見的是前列腺床)可實現五年的生化控制。
澳大利亞墨爾本GenesisCare圣文森特醫院放射腫瘤學家Michael Ng說:“對于那些正在經歷復發的患者,確定癌癥擴散的確切位置非常重要,這樣才能有效地進行補救放射治療。我們知道,與常規成像相比,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放射性示蹤劑在檢測前列腺癌方面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評估了一種新型PSMA示蹤劑18F-DCFPyL PSMA PET/CT對考慮進行補救性放療的患者的管理影響”
這項研究包括100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后出現可檢測PSA的患者。在患者登記之后和任何成像之前,放射腫瘤學家在一份問卷上概述了每個患者的“原始意圖”治療計劃。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診斷性CT和18F-DCFPyL PSMA PET/CT檢查。首先發布CT結果,然后完成第二份“CT后意向”問卷。接下來,發布了18F-DCFPyL PSMA PET/CT結果,并完成了最終的“后PSMA意向”調查問卷。根據影響對管理的變化進行分級,并定義為重大、次要或無變化。18F-DCFPyL PSMA PET/CT在46.9%的患者中檢測到疾病,而在診斷CT上為15.5%。PSMA成像后(12.5%)比CT成像后(3.2%)更可能出現治療計劃的重大變化,PSMA成像之后31.3%的患者出現中度變化,而CT成像后13.7%的患者發生中度變化。最常見的變化是對額外治療的建議,如選擇性骨盆放療、淋巴結增強或同時進行雄激素剝奪治療。
研究中59名受試者在18個月時獲得了隨訪數據。在該時間點,92.5%的患者PSA低于0.20ng/mL,74.5%患者PSA不可檢測(低于0.03ng/mL)。
“這項研究是新的,因為PSMA PET/CT的使用允許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后早期檢測前列腺癌。這項前瞻性研究仔細收集了決策的變化,并利用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的結果數據跟蹤了對患者管理的影響,”Ng博士指出。“研究的這組患者——均在手術后未接受其他混雜治療(之前未接受過放療和藥物治療), PSA范圍較低且集中在0.2-2.0ng/mL之間——反映了一個常見的管理問題。該研究結果及時且適用于前列腺手術后首次復發的患者。”
圖形摘要:前列腺切除術后可檢測到PSA (0.2-2.0 ng/mL)的患者考慮進行補救性放療,進行18F-DCFPyl PSMA PET/CT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