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顯像是核醫學科最常見的檢查項目之一,在多種骨骼疾病的診斷上具有特殊價值。具有敏感性高、早期發現,一次掃描可觀察全身骨骼代謝情況等優勢,是骨骼疾病常用的診斷方法,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其應用范圍也越發廣泛。那么這項檢查究竟適合哪些兒童呢?
1.骨痛和(或)反復發熱的患兒
了解是否存在骨或關節損傷,鑒別軟組織炎癥與骨髓炎,尋找不明原因發熱病因(FUO)等
急性骨髓炎(左脛骨)
患兒11歲左小腿疼痛和間歇性發熱3天。骨三時相:血流相、血池相和骨相圖像均顯示左側脛骨顯像劑攝取異常增高(紅箭)。
右側小腿急性蜂窩組織炎
骨三時相:血流相、血池相示右小腿軟組織腫脹,顯像劑攝取增高;骨相圖示骨骼正常(紅箭)。
跟骨骨折
兩歲女孩,跛行。骨相圖像示左側跟骨局部高攝取(紅箭)。
白血病(ALL)
男,4歲,發熱待查入院,門診血常規及骨髓檢查未見異常細胞。骨顯像提示多發骨質病變;再次骨穿確診白血病。
2.原發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后評估
了解原發骨腫瘤單骨或多骨病變的分布部位以及治療后的評估等
骨樣骨瘤
一種良性成骨細胞性病變,常見于兒童和青少年,骨顯像表現具有特征性,敏感性高,呈“雙密度”征,在放射性濃聚區內有一更濃的放射性密集區,即瘤巢(紅箭)。
右股骨遠端骨肉瘤(紅箭)
骨肉瘤保肢術后
女,15歲,右股骨遠端骨肉瘤,保肢術后半年復診右脛骨近端生長板代謝減低(紅箭),提示右脛骨生長受限可能。
3.惡性腫瘤骨轉移及治療后評估
早期發現骨轉移病灶,評估治療后療效,為臨床診療方案提供影像學支持。
神經母細胞瘤多發骨轉移 患兒男,2歲,確診神經母細胞瘤化療前評估示多發骨轉移(紅箭示部分骨病灶);治療兩年后隨訪,原骨轉移灶消失(下圖所示)。
4.代謝性骨病
原發性甲旁亢、腎性骨營養不良、骨軟化癥等
腎性骨病
患兒男,3歲,CKD5期,全身多處見鈣鹽沉積(紅箭示部分沉積部位);半年后隨訪,鈣鹽沉積部位較前增多,病情較前進展(下圖所示)。
5.其他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股骨頭缺血壞死、骨結核及骨移植監測等
骨纖維結構不良,McCune-Albright綜合征
患兒,女,2歲,早熟(乳房發育、陰道出血)、背部及臀部咖啡色色素沉著,骨顯像全身多發骨質病變。
右股骨頭壞死
男孩,7歲,跛行1月。骨顯像顯示右股骨頭缺損(紅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