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科是利用核科學技術和手段,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最終目標是做到診療一體化。”說起核醫學,李文亮如數家珍。
2020年4月,來自河南省腫瘤醫院核醫學科的李文亮,作為第十批河南援疆醫療專家抵達哈密,擔任哈密市第二人民醫院(哈密市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當得知哈密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診療體系中缺少核醫學科,李文亮當即立下了“援疆工作期間,為哈密市籌建核醫學科”的目標。
此前,哈密市第二人民醫院已建成核醫學樓,也購置了相應設備,但并沒有投入使用。“這座樓最初的用途不是核醫學,所以沒有按照核醫學的標準設計施工。加上哈密市第二人民醫院沒有核醫學專業人才,當時的核醫學科無法開展工作。”李文亮回憶道。
針對這些學科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李文亮結合哈密核醫學發展的實際情況,確定哈密市第二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主要方向是SPECT/CT放射性核素顯像及碘-131核素治療甲狀腺癌方面的臨床診療;初步制定科室發展規劃,著手儲備科室技術人員,整理匯編科室各項管理規范和制度。
與此同時,針對哈密市第二人民醫院核醫學樓設計規劃達不到國家標準和使用要求的問題,他多次協同院總務科聯系全國多家設計施工單位,規劃了核醫學科功能分區;編制了核醫學科防護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制定了儀器設備招標參數;協助編制了核醫學科工作場所預控評及環評報告等。
據李文亮介紹,SPECT/CT放射性核素顯像及核素治療是把很微量的放射性核素,標到一個化學物質上進入人體內,靶向性很強,能精確地到達預定部位,從而起到檢查和治療的作用。“通俗地講,核醫學可以讓人用眼睛就能看到帶有標記的化學物質到底去了哪里。”李文亮這樣形容。
在籌建哈密市第二人民醫院核醫學科工作之余,他還先后參加MDT(多學科會診)31次,會診病人104人;在河南援疆醫療專家張鵬院長的領導下,牽頭成立病案質控管理組織,制定了一系列質控規范管理文件。在院體檢科體檢師空缺時,他還主動承擔體檢師工作,規范、審核、簽署體檢報告1000多份,并多次赴基層參加義診,服務病人189人。
談及這樣做的初衷,李文亮感慨道:“其實,這就是一位醫生的本分,我們從河南來援疆不就是要為哈密的老百姓做點事嗎?雖然我很快就要離開哈密了,但我所付出的心血籌建的核醫學科,將長久地服務于哈密百姓。一想到這兒,我就覺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