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當今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在中國人群疾病致死率中排名前列。作為腫瘤治療的三大方法之一,放射治療是利用放射線局部治療腫瘤的方法,其治療目的包括根治性治療、姑息性治療等。醫學影像技術與放療技術相得益彰,特別是PET/CT的出現及發展,為放療的精準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
PET/CT設備是醫療工程學革命性的技術突破,首次將功能學影像與解剖學影像融合為一體,因其可在活體分子水平完成生物學顯像,在醫學領域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腫瘤學是核醫學最主要的應用場景,與其他模態的顯像技術相比,在腫瘤的診斷、分期、指導腫瘤治療、監測療效及預后評估等方面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并得到同行的廣泛認可。在腫瘤放療領域,PET/CT具有如下價值:
腫瘤的精準分期
放療模擬定位以及靶區勾畫
優化放療計劃
評估放療療效
準確的臨床分期是實施治療方案的前提。PET/CT一次成像即可完成全身檢查,同時獲得解剖影像、功能顯像及融合圖像,不僅可以診斷原發病灶,觀察病灶侵犯周圍組織的情況,同時可對全身轉移灶進行精確診斷及定位,為治療的展開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
Bluemel 在68Ga-PSMA PET/CT顯像對前列腺癌患者補救性放療計劃和前列腺切除術后持續PSA值或生化復發的影響研究中發現(1),42%的病例因為68Ga-PSMA PET/CT 發現復發或淋巴結轉移,從而改變治療計劃。Garg等人的研究也表明(2-3), PET/CT在宮頸癌的初始分期和復發中表現出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PET/CT的優勢是可以檢測到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和盆腔淋巴結來制定治療計劃。
放射治療模擬定位時常需要各種固定技術及特殊擺位,因此一般使用大孔徑模擬定位機, 同時,需要使用放療平板床。西門子多款PET/CT孔徑達到78cm,可以滿足放療模擬定位的需要,同時,可選配原廠放療平板床,配合TG66標準的單支點懸臂床,確保精準的放療定位精度。
靶區勾畫是腫瘤放射治療最關鍵的一環,為達到治療目的,靶區必須盡可能包括全部腫瘤和任何微小的疾病侵犯區域,同時,保護正常的組織器官,以避免重大的急性或晚期并發癥。某些腫瘤的靶體積界定不清時,如中心型肺癌合并肺不張,或是手術重建及術后纖維化常導致正常解剖結構嚴重扭曲時,功能學成像尤為重要。
Nestle等人(4)回顧了涉及661例肺癌患者的18個試驗結果,得出FDG-PET對GTV,CTV和PTV的制定產生了顯著影響,能夠更好地診斷淋巴結累及情況和區分腫瘤與肺不張。同時,Daisne等人(5)比較了CT、MRI、和PET-CT圖像對目標勾畫的差異,發現FDG-PET描繪的GTV最為接近外科標本參考體積。
上面病例為一名70歲女性患者,口腔癌手術切除后,Biograph mCT PET/CT檢查后發現局部攝取增加,提示復發,CT未見該腫塊。而后基于PET/ CT制定放療計劃,放射治療后3個月和15個月的PET/CT隨訪顯示無復發。功能學影像有助于確定術后腫瘤床內的功能性腫瘤體積,以增加劑量。
評估腫瘤放療后腫瘤治療效果,往往需要在纖維化、壞死或瘢痕組織中尋找腫瘤是否殘留、復發,傳統檢查很難從形態或密度上進行判別。放化療后通過PET/CT評估頸部殘留病變已成為鑒別病灶的標準,可避免不必要的頸部清掃。
功能學方面臨床主要參考PERCIST標準,使用SUV、病灶糖酵解總量(TLG)和腫瘤代謝體積(MTV)等多種參數評估治療效果。Hamoir研究發現(6),放化療結束3個月后進行評估時,PET/CT顯示出非常高的陰性預測值,代謝完全緩解可預測無病生存期和總生存期。
不過利用SUV評估療效,經常面對不同時間點病灶配準、人為分割變異的問題,同時現代交通便利,病人流通性強,臨床需要解決不同設備間SUV的差異。西門子推出APLHA技術、MFS(多病灶自動分割)技術及EQ.PET(恒準定量)等多項技術,有效解決以上難題。Quak在研究中發現(7),EQ.PET能夠同時滿足高清圖像和跨設備的定量可比性。有研究表明(8),MFS具有快速、可重復性、可操作性好的優點,可為臨床提供與手動勾畫具有可比性的MTV和TLG數據。
利器出鞘,工必善。正確診斷腫瘤,精準分期及準確識別病變范圍,是選擇合理治療方案的前提。PET/CT的發展,可以幫助放射腫瘤學家詳細了解疾病情況,制定最有效的個性化的治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