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庫房特別開放!走,去一探究竟
長沙博物館釋放文化力量,還原文物上戶安家、就醫保養全過程
5月17日,長沙博物館玉石器庫的工作人員(右二)向參觀者展示儲藏文物的囊匣。長沙博物館 供圖
博物館除了展示給你看的之外,它的幕后什么樣,你好奇嗎?為迎接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5月17日,長沙博物館舉辦庫房開放活動,庫房被譽為博物館的“心臟”,是博物館最機密的地方。這也是我省博物館庫房后臺首次對公眾開放。
長沙博物館館藏57000余件文物,時代跨越舊石器時代至現當代,主要館藏特色為商周青銅器、楚漢文物、唐代長沙窯瓷器和近現代革命文物。
文物如何進館入庫有一套完整流程。文物首先要來到打包室,打包時,要對文物進行分解,比如瓷器茶壺,要在ET板上寫好蓋和壺。
第二步就要到繪圖室對文物進行詳細的繪圖。繪圖師經過測量繪出1∶1的表面、橫截面面像。之后文物進入攝影室,上下左右全拍下。
下一步文物將進入總賬室,在這里文物被編號,這個編號就是它的身份證號。之后工作人員將按文物的不同質地將文物分別存入庫房。
長沙博物館文物庫房分為功能性庫區和主庫區兩大類。功能性庫房包含打包室、繪圖室、攝影室、總賬室、鑒賞室和文物熏蒸消毒室。主庫區按照藏品質地分為金屬庫、玉石器庫、書畫庫、漆木器庫、瓷器庫房、長沙窯庫、陶器庫、近現代文獻庫及近現代實物庫。
文物科技保護中心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術部門。從功能上劃分為文物科技實驗室、文物修護工作室、手工藝制作室和文物消毒霉菌室四個部分。
中心配備國內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如文物專用X射線探傷機、X射線衍射儀、掃描電鏡能譜儀、拉曼光譜儀、便攜式熒光分析儀、顯微觀察設備以及大型真空充氮殺蟲滅菌設備等。至2020年,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共完成千余件金屬、陶瓷、紙本、漆木器等各質地文物的保護修復工作,承擔國家、省、市文物局各級文物保護項目16個,三次承擔長沙地區建設工地大遺址異地搬遷保護項目,建立了覆蓋全館的文物保存環境監測、調控系統和氣象站,積累了豐富的文物保護環境監測數據,而且申報并完成了多項國家、省、市文物保護項目。
今后,長沙博物館每年將向社會公眾定期開放后臺,拉近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讓公眾更好了解文物保管、保護工作的全貌,建立起藏品保管專業學術交流平臺,促進文物收藏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公眾藏品捐贈意識,讓文物真正實現最大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