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行業高速發展,為無損檢測行業提供了持續的發展機遇。當前,無損檢測技術包含的技術類型非常多,而超聲探傷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種。據某機構研究報告推測,到2024年,全球無損檢測市場規模可達到126億美元,超聲檢測將占據最大比例的份額。
現階段,盡管國內企業總體水平和綜合實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超聲無損檢測基礎理論、技術開發、儀器設計和研制及產品應用等方面都已在國際占有重要一席,但在全聚焦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等高端制造方面,仍與歐美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總體而言,當前我國市場的超聲無損檢測設備主要以奧林巴斯、貝克休斯、英國聲納、美國捷特、法國M2M等進口品牌,以及中科創新、汕頭超聲、SIUI、多浦樂、南通友聯等國產品牌為主。
為方便業內人士更進一步了解我國超聲無損檢測設備市場的發展狀況,儀器信息網特對超聲波探傷檢測儀(HS90318031)近三年的海關數據進行了匯總分析。
從進口數據看:進口金額持續下跌,德國是第一大貿易伙伴
自中美貿易戰開打,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經歷了幾輪加征關稅,其進口市場受到沖擊,再加上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壓力,近三年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的進口額連續下跌。2021年,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的進口額約6.82億元,較2019年下降近18.23%。
從逐月進口額來看,2019年至2021年,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的每月進口額徘徊在4000~8000萬元之間。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月份進口額出現激增,主要系該月自德國、加拿大、美國、英國、韓國、意大利、挪威等多地進口額均有大幅提高。
從近三年各地區進口額來看,德國是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市場最大的貿易伙伴,其次是美國、加拿大、日本和以色列。從各年的進口額來看,受疫情影響,2020年我國自德國、美國、加拿大進口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的金額均有所下降,隨疫情好轉,2021年有所回升。從上圖可以看到,2019年至2021年,美國穩坐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進口市場“亞軍”寶座,貿易戰似乎并沒有影響到我國從美進口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的熱情。
從出口數據看:出口額遠低于進口額,香港是最大出口地區
2019年至2021年,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的年出口額分別為0.86億元、0.76億元、1.20億元,遠低于同期的年進口額(8.34億元、7.01億元、6.82億元)。從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的年出口額來看,2020年較2019年下降約12%;2021年迎來爆發式增長,主要系該年出口至中國香港、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德國等地的金額均大幅提高。
從逐月出口額來看,2019年至2021年,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的每月出口額主要徘徊在500~1000萬元之間,且每年的11月、12月、1月是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市場的出口“旺季”。
近三年,中國香港、德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是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的前五大出口貿易地區。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出口至美國的金額大幅減少,而出口至香港、德國、巴基斯坦、韓國、德國、日本、緬甸、埃及等地的金額均大幅增長。
對比:進口金額三連降,出口金額迎井噴
根據每年的總進出口金額和總進出口數量,計算得出每年的進出口均價。2019年至2021年,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進口均價分別為27.68萬元/臺、13.62萬元/臺和10.27萬元/臺,而出口均價分別為0.08萬元/臺、0.04萬元/臺和0.23萬元/臺。從計算數據可以看到,或許是因進口的多為整機,而出口的多為元器件(低端的超聲換能器),我國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的進口均價遠遠高出同期出口均價。
總的來說,近三年連續下降的進口金額,以及2021年迎來“井噴”式增長的出口金額和均價,令我們看到了國產超聲波探傷檢測儀市場的“崛起”態勢,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超聲波探傷檢測儀產品與國外還存在很大差距。國內儀器廠商要在競爭激烈的無損市場中站穩腳跟,務必要認清態勢,不斷研發創新,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