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原子能機構即將會同科技部、公安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國家藥品監管局等部門正式發布“醫用同位素(2021-2035年)中長期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針對核技術應用的單一領域發布的首個專項規劃。
這是記者從當日于北京舉行的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獲悉的消息。
據國家原子能機構總工程師劉永德介紹,規劃對醫用同位素的研制生產、放射性藥品研發、醫保政策、產業布局等重要方面都作出了部署。
利用醫用同位素可獲取人體分子水平、血流、功能和代謝等信息,對重大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同時利用醫用同位素的放射性,也可殺傷病變組織,實現微小病灶的精準清除,達到較好的醫療效果。
“利用醫用同位素的獨特優勢進行診斷治療,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劉永德說,目前我國醫用同位素生產嚴重依賴進口,自主生產的碘-131,鍶-89僅能滿足國內20%的需求,其他常用醫用同位素大部分依賴進口。為此,自2019年以來,國家原子能機構組織開展了“醫用同位素(2021-2035年)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
劉永德認為,通過規劃的發布,在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同時,將進一步壯大核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規模,為助力我國核能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