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人類一直想通過“煉金術”來把其他金屬轉變成黃金,就連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牛頓都嘗試過。然而,數千年來,所謂的煉金術無一成功。隨著化學的發展,人類逐漸認識到,煉金術是不可能實現的。
到了19世紀,隨著門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人類開始系統地研究各種元素。黃金是一種金屬單質,它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79號元素。既然黃金不是化合物而是單質,那么,通過化學反應不可能把其他金屬元素轉變成黃金。因為化學反應只涉及價電子得失,反應前后的元素種類不會發生變化,不可能會有新的元素被制造出來。
化學煉金術無法制造出黃金,能否通過物理方法來制造黃金呢?
金是第79號元素,在自然界中能夠穩定存在的金原子(金-197)由79個質子、118個中子和79個電子組成。通過核聚變或者核裂變反應,可以讓其他元素的原子核獲得或者失去一定數量的質子和中子,從而讓其轉變為金原子。
通過核反應方法,人類能夠制造出金的各種同位素,包括金-195、金-196、金-198和金-199。這些金的同位素都不穩定,很容易發生衰變,轉變成鉑或者汞。然而,通過核反應來制造黃金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這完全是虧本的行為,所以黃金都是從金礦中提煉出來的。
地球上存在黃金,而地球最初是從太陽星云中形成而來,這意味著宇宙能夠制造出黃金。那么,金在宇宙中是如何產生的呢?
在宇宙中,金的產生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超新星爆發,還有一種是中子星碰撞。
超新星爆發
在恒星的核心區域,氫原子核通過核聚變反應產生氦原子核,而氦又會進一步合成出更重的元素。對于太陽這樣的中低質量恒星,核聚變反應最多只會制造出第8號元素——氧。即便是質量超過太陽8倍的大質量恒星,核聚變反應最多也只能合成出第28號元素——鎳。
那么,更重的元素是怎么來的呢?
大質量恒星在合成出第26號元素鐵之后,核心很快會失衡,由此引發超新星爆發。在此期間,大量的自由中子被釋放出來,鐵原子核能夠俘獲中子,從而進一步制造出更重的元素,金、鉑,甚至鈾和钚等元素能夠在此過程中產生。
雙中子星碰撞
在2017年,人類探測到了一起特殊的引力波事件——GW170817,由1.3億光年外的兩顆中子星碰撞所產生。在此期間,天文學家還通過多個電磁波波段(包括伽馬射線、X射線和光學)觀測了這一宇宙災難事件。
結果表明,在中子星碰撞過程中,通過快中子捕獲過程可以大量合成出金元素。據估計,GW170817引力波事件制造出了100個地球質量的黃金。基于此次引力波事件,天文學家認為,宇宙中的黃金大都是于雙致密天體合并之后產生的千新星事件。
金在宇宙中很稀少,其豐度僅為一百億分之六。在宇宙中,每1000億個氫原子對應1個金原子。由此可以算出,太陽系中包含了大約400億億噸的黃金。最后,當我們在使用黃金時,我們需要感謝太陽系誕生之前的某顆超新星或者中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