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南郊醫院是濟南市首家同時擁有PET-MR及PET-CT的醫療機構,PET中心作為“分子影像遠程互聯融合創新中心示范點”,具備完備的醫學、技術、護理等人才隊伍,集醫、教、研為一體,為腫瘤檢出、診斷、分期、療效評價、健康查體為主要臨床工作,在神經、腫瘤、心血管疾病及兒童腫瘤篩查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無論是成像速度還是影像的清晰度及分辨率,都體現了當今核醫學影像發展的最高水平,大大提前了確診時間,提高了確診的準確性。
PET-MR及PET-CT是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高端影像檢查技術,作為核醫學的“鎮科之寶”,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PET檢查中的相同與不同。
常規顯像劑18F-FDG其實是一個葡萄糖類似物,就是我們體內提供能量的葡萄糖。如果吃了早餐,血液中的真正的葡萄糖含量升高,這時候來做檢查的話,細胞已經吃飽了早餐提供的葡萄糖,“假葡萄糖”18F-FDG被細胞吸收的量就會明顯下降,顯像的效果也就差了。但是如果我們注射別的顯像劑,就不需要保持空腹的狀態進行檢查了。
我們的檢查實際上是放射性藥物通過靜脈注入體內后分布在身體各個器官,PET/CT儀器通過采集不同器官中放射性藥物發出的放射線進行成像,從而達到診斷疾病的目的。如果做檢查時攜帶了金屬物質,金屬會很大程度阻礙一部分放射線,導致機器探測這個部位的放射性不準確,最終導致掃描出的圖像不準確,也就是會影響檢查效果。就好比穿了一層鎧甲,把身體重要的信號擋住了,PET收集的信息就不全面或者不真實了。
體內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如果一定要通過PET/CT來監測身體狀態也是可行的,我們可以通過改善掃描方式來盡量減少金屬的圖像的影響。但是,要注意的是,我們現在有了PET/MR,和普通的MR機房一樣,PET/MR機房是高磁場環境,非抗磁性的金屬物品是一點不能進入機房的喲!例如如果將輪椅推進了PET/MR檢查室,可能會發生可怕的事情(如下圖)。
另外特別重要的是,例如裝有心臟起搏器、植入鋼板等金屬物質的患者如果進入了PET/MR檢查室,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一定要提前告知醫生哦!
PET/MR檢查的優勢在于比PET/CT減少了70%電離輻射,一次PET/MR檢查總輻射劑量僅約為3-5 mSv,因此更適合于小兒及輻射敏感人員成像。PET/MR檢查對盆腔、頭頸部以及乳房和肝臟病變的定性,較PET/CT具有較大優勢,但是在肺及胸部疾病方面,與PET/CT相比沒有優勢。由于MR序列較多,采集時間較長,并且MR采集的時候噪聲比較大,如果不能長時間平躺、有幽閉恐懼癥或對噪聲容忍程度較低的患者,建議選擇PET/CT檢查。
需要多次檢查的患者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當天多次,另一種則是整個檢查需要分幾天完成。當天多次檢查的患者通常是注射一次顯像劑,做一次常規顯像與1~2次延遲顯像,而需要好幾天來完成檢查的多數是選用不用的顯像劑。
例如前面提到的18F-FDG這個葡萄糖的類似物,惡性和部分良性病變(比如炎癥)由于其活躍的代謝都能吸收、攝取它。一般來說,惡性病變對FDG是“易進不易出”,顯像劑持續攝取升高,而良性病變在一定時間內隨著時間延長,它的攝取可能會逐漸下降。簡單來說,圖像上看就是惡性病變多表現為“越來越亮”,良性病變多為“逐漸變暗”。所以延遲顯像是對早期顯像的補充,能對疾病的鑒別診斷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并不是因為第一遍檢查沒有做好,而是根據病變部位和攝取改變,為了給您更完善的檢查報告而進行的補充顯像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