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接種疫苗的患者與 COVID-19 相關疾病患者和其他病因患者的心肌炎發展情況,研究人員指出,磁共振成像 (MRI) 異常,而且在短期隨訪中沒有重大不良事件。
新興研究表明,接種 COVID-19 后心肌炎的發展與心臟 MRI 上心肌炎的其他原因相似,但異常情況不太嚴重。
在最近發表在《放射學》上的一項回顧性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92名心肌炎患者的心臟MRI結果,這些患者至少有一個基于T1的異常和一個基于T2的異常。根據這項研究,10名患者(平均年齡為51歲)在與COVID-19有關的疾病后患上了心肌炎,61名患者(平均年齡為44歲)因與COVID無關的原因患上了心肌炎,21名患者(平均年齡為31歲)在接受COVID-19疫苗接種后患上了心肌炎。
在控制了性別、年齡和癥狀發作和 MRI 之間的持續時間等因素后,研究人員發現,疫苗相關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較高,晚期釓增強 (LGE) 范圍較小,室間隔受累較少。根據這項研究,疫苗相關性心肌炎患者在短期隨訪(中位數為 22 天)中沒有出現不良事件。
“與其他原因相比,疫苗相關性心肌炎患者的輕度 MRI 異常增加了該組未來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的可能性,”隸屬于女子學院醫院的心胸放射科醫生 Kate Hanneman 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FRCPC 寫道多倫多大學副教授和同事。“我們的疫苗相關心肌炎患者在短期隨訪中沒有出現任何不良事件,這令人放心。然而,需要進行更長期的隨訪,特別是考慮到 LGE 與非疫苗相關心肌炎的不良心臟事件之間的關聯。”
在疫苗相關性心肌炎組中,所有 21 名患者(接種 Moderna 疫苗的 12 名患者和接種 Pfizer-BioNTech 疫苗的 9 名患者)均出現胸痛,中位時間為 3 天,持續時間為 1 至 6 天天,根據研究。雖然其中 14 名患者因肌鈣蛋白水平高而入院,但 Hanneman 及其同事指出,沒有患者進入重癥監護室,并且在接受藥物治療后,出院時肌鈣蛋白水平顯著下降。
雖然在隨附的社論中承認需要進行長期隨訪的大型研究,但隸屬于大學拉德克利夫醫學系心血管內科的 Betty Raman,MBBS,DPhil 和 Stefan Neubauer,MD牛津大學堅持認為,“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mRNA 疫苗后心肌炎很少見。”
他們還指出,Hannemann 及其同事的研究顯示,疫苗相關性心肌炎患者在短期隨訪中沒有出現重大不良事件,而三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 的中位數為 211 天。在非 COVID-19 相關心肌炎患者中,在 COVID-19 相關心肌炎和 5 次 MACE 組中,中位數為 195 天。
研究作者承認該研究存在局限性,包括樣本量小以及研究組之間性別和患者年齡的顯著差異。關于疫苗接種或 COVID-19 診斷后癥狀出現的時間,作者承認,目前的文獻中沒有關于疫苗相關心肌炎或 COVID-19 相關心肌損傷的標準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