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提到醫療影像設備市場,尤其是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那是“GPS”(GE醫療、飛利浦醫療、西門子醫療)天下。像極了2000年前的手機品牌里還是看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連GPS導航的一家獨大也變成了與北斗雙雄并立。話說隨著國家對醫學影像設備的重視,國家政策的加持和產業的推動,國產醫療影像設備領域也迎來了快速增長期。例如2011年成立的聯影醫療,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迅速成長為行業的龍頭,被稱為國產醫學影像設備領域的“天花板”。2021年12月31日,聯影醫療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獲得受理,擬募資124.8億元,用于下一代產品研發、營銷服務網絡構建、補充流動性資金等用途。A股上市后的聯影醫療下一個目標,就是挑戰“GPS”的統治地位。
疫情之下迅速崛起重器——X 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CT設備
X 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指利用精準的X 射線束,與高靈敏度探測器一同圍繞人體的某一部位作斷面掃描,利用人體不同組織對射線的吸收與通過率的不同,將測量數據進行處理后生成圖像的技術。
新冠疫情期間,CT診斷再次刷新人們的認知。例如“移動CT診療車”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篩查及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避免交叉感染的前提下實現了快速準確診斷。
2019 年中國CT 市場規模達到約117.6 億元,2020 年在新冠疫情帶來的強烈需求驅動下,中國CT 市場規模達到約172.7 億元,據醫招采數據統計我國2021年CT公開招標采購采購數量總計3677臺/套,成交金額達人民幣234億元。
從2021年總的CT銷售情況來看,在銷售數量上 GE占據榜首占比22.21%,其后依次是聯影占比22.13%、西門子18.39%、飛利浦12.73%、東軟11.59%、Canon(佳能) 2.97%臺、安科2.89%、明峰2.89%、賽諾威盛1.26%以及康達0.89%等廠商位居前十。其中進口品牌占56.3%,國產品牌占41.65%,目前國產CT在國內市場已經可比肩進口CT。
從銷售金額來看,TOP10依次是 GE占比27.46%、西門子23.85%、飛利浦16.18%、聯影15.14%、東軟7.91%、Canon(佳能)5.01%、安科1.49%、明峰1.01%、賽諾威盛0.58%以及康達0.39%。其中國產品牌占26.52%,進口品牌占72.5%,其原因是在價格上國產CT相比進口品牌偏低。
CT設備,作為目前醫院中最主流的檢查設備,從16排到64排的中低端已經能滿足臨床大部分需求,對于冠脈掃描等需要128排到258排高端設備,而320排可以應用到科研層級的研究。
CT設備在技術深度上也有了快速發展,包括了硬件和軟件升級并結合突破。近幾年里,最具有突破性的莫過于光子技術了。在東軟醫療今年5月31日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光子計數探測器CT是研發目標之一。西門子醫療于11月18日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全球首臺光子計數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NAEOTOM Alpha正式上市。CT設備搭載了AI人工智能平臺,通過機器雙向學習能夠實現感知掃描、智能重建和診斷等全流程,助力臨床和影像醫生。
超高的組織對比分辨利器——磁共振成像MR設備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或MRI)通過對靜磁場中的人體施加某種特定頻率的射頻脈沖,使人體中的原子核(主要是氫質子)受到激勵而發生磁共振現象,在停止脈沖后,原子核在弛豫過程中產生MR 信號,通過對MR 信號的接收、空間編碼和圖像重建等處理過程,最終處理成圖像信息。
從全球市場構成的維度,超導MR逐漸成為主流產品,其中1.5T MR系統目前保有量最多,更新換代主要是以3.0T MR取代1.5T MR。隨著各國在MR領域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MR的研究和產業化仍在快速發展,系統的新性能不斷提高,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據醫招采統計數據,2021年國內共采購MR1061臺,合計金額達158億元。
在MR的品牌銷售數量上GE在國內依舊是第一占比27.94%,其后是西門子占比25.42%、聯影22.78%、飛利浦17.63%、東軟1.56%,近年來在國內MR市場前例已經出現了國產設備的身影,其中聯影的銷售數量已經超過了飛利浦。
在銷售金額上來看,在TOP5排行中依舊是進口品牌占據較大的份額,占比78.36%,國產僅為19.21%。其中GE占比30.51%、西門子占比28.69%、飛利浦占比19.16%、聯影占比18.42%、東軟0.79%。
我國的醫用磁共振目前以1.5T為主,在3.0T聯影也進入市場前例,與進口廠商競爭,未來值得期待。隨著國產磁共振技術的發展,眾多的國產廠商扎根該領域,實現從整機到核心部件的突破,在1.5T及3.0T磁共振市場均有國產廠商的身影。
路漫其修遠,產業發展求索
1、滿足臨床的精準化和個性化需求
隨著臨床治療水平的進一步發展,精準化和個性化治療成為發展趨勢。醫學影像設備的精準診斷可提升醫療服務的滿意程度,而不同情況下的患者診斷,設備的參數自動調節尤為重要。比如冠脈血管的狹窄通過CTA的診斷,和臨床中通過DSA診斷的精準度有差別,臨床的醫生更愿意相信DSA診斷。可能是血管的鈣化斑塊偽影、血管邊界識別的影響。其次,在目前個性化醫療器械費用高昂的背景下,更好的醫學影像設備如能在手術前提供精準診斷、協助手術過程,實現DRG或DIP的控費。
2、軟技術的創新加持了醫學影像設備的閾值
人工智能、5G、云服務等創新正在改變傳統醫療器械行業市場。例如,AI 醫學影像正在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人工智能深度學習、AR 遠程醫療技術等開創性科技成果正在與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相結合,從而加速影像信息處理速度、提高信息處理準確率。此外,5G 網絡、云服務的發展也加速了“互聯網+醫療”模式的成熟,遠程醫療相關產品成為醫學影像設備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5G 網絡的高寬帶可以有效解決醫療數據(比如CT 影像、超聲影像、X 射線影像等)傳輸量大、傳輸不穩定的情況,可大幅提升數據傳輸的可靠性,有效避免相關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泄漏;而云服務則可以存儲病人基本信息及臨床記錄,推動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信息資源共享的實現。
3、多模態融合及診療一體化
醫學影像設備不僅提供高性能的醫學診斷服務,還會協助醫生制定診斷和治療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最終目標是降低患者治療成本、提高治療效率。因此,多模態融合與診療一體化是行業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將有更多的具有多模態功能的醫學影像診斷和治療服務被推向市場。
4、特定場景下的醫療影像設備應用發展
新冠疫情下“移動CT診療車”,方便快捷,特別是在醫療資源的調配上更具有優勢;以色列某公司的床邊CT設備,更適合急診手術需求;2020 年FDA 批準了全球首款移動式核磁共振成像設備,相較于傳統MR,其檢測費用降低至1/20。智能化、便攜化、低成本化的醫學影像設備順應國家分級診療政策形勢,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