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份報告發現,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利用核技術發電并將放射性材料用于其他許多目的,在安全和有效管理這些活動產生的放射性廢物和乏核燃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包括開發深層地質儲存庫(DGRs)。
《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管理的現狀和趨勢》概述了管理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的選項,包括關于國家庫存、預期的未來廢物和乏燃料產生量以及長期管理戰略的信息。歐盟委員會、經合組織核能機構和世界核協會為本報告做出了貢獻。
“放射性廢物和乏核燃料的成功管理是和平利用核技術各個方面的基礎,從低碳能源生產到醫藥和工業。”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兼核司司長米哈伊爾·楚達科夫說,“這份出版物不僅提供分析,還匯集了所有可用的相關數據,以幫助國際社會及時了解這一重要領域的最新狀況和趨勢。”
該報告提出了許多關鍵點,例如:
許多國家正在采取重大措施處置所有類型的核廢料和放射性廢物,目前處置的所有固體放射性廢物量超過 80%。
就總量而言,約 95% 的現有放射性廢物具有極低水平 (VLLW) 或低水平 (LLW) 放射性,而約 4% 為中放廢物 (ILW),不到 1% 為高放廢物(HLW)。
自 1954 年開始核電生產至 2016 年底,共產生了約 39 萬噸乏燃料。大約三分之二被儲存起來,而另外三分之一則被再加工。
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為退役和放射性廢物處置支付資金/融資機制的規定。處理乏燃料和高放廢物的幾個項目正在進行中。
近年來,在選擇處置場所的過程中,顯示出與公眾的穩定接觸。
對國家放射性廢物和乏燃料庫存的良好理解和預測,對于規劃其安全有效的管理路線至關重要。為支持各國開展這項工作,國際原子能機構與歐盟委員會和經合組織核能機構密切合作,于 2020 年 6 月啟動了一個新的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數據庫,即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信息系統(SRIS)。該工具進一步促進了信息共享,并在一個易于使用的單一平臺中簡化了國家報告。
該報告強調了國際公認的安全和可持續管理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的技術解決方案。對于 ILW、LLW 和 VLLW 的安全加工、包裝、儲存和處置,存在許多工業規模的方法。用于處置乏燃料和高放廢物的 DGR 項目正在順利進行。芬蘭預計將在 2020 年代中期開始運營其 DGR,而加拿大、法國、瑞典和瑞士的設施許可或選址工作進展順利。
然而,由于目前缺乏處置能力或回收利用的實施有限,導致乏燃料的儲存期延長,因此需要在全世界范圍內增加儲存能力。一些國家正在通過在反應堆建筑物外、在廠界內外建造新的儲存設施或作為集中的國家設施來應對這種情況。
該報告還重點介紹了致力于進一步改進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管理的廣泛研究與開發 (R&D)。新反應堆類型和先進燃料循環的潛在部署也可能影響部署此類技術的國家的廢物管理。例如,更廣泛地部署快中子反應堆和相關的封閉燃料循環可以顯著減少乏燃料和高放廢物的體積和毒性,從而縮小未來 DGR 所需的足跡。報告指出,雖然該領域的研發前景廣闊,但現在估計此類發展的未來收益還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