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核醫(yī)學?有哪些“核”武器能對抗腫瘤?
核醫(yī)學是放射性核素在醫(yī)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和研究的一門新興學科。
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和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都是今先進的功能影像設備。分子影像探針能識別腫瘤細胞上特定的分子靶,連上放射性核素后形成分子影像探針。當這些藥物注入體內后,能高親和性地與腫瘤細胞結合并發(fā)出放射線,這些射線能被PET或SPECT捕獲從而顯示出腫瘤全身分子特征的分布,結合CT或核磁共振MRI提供的解剖結構影像后,就產生了功能強大的全身分子影像啦!目前PET/CT,SPECT/CT,PET/MRI能非常敏感的從分子層面捕捉腫瘤細胞的代謝,血流等功能特征,在疾病診斷,尤其是在疾病的精準診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核素治療是將治療性核素引入到腫瘤細胞進行特異性殺死腫瘤的一種方法。由于放射性核素標記的藥物特異性強,只在病變部位濃聚,能特異性發(fā)揮對腫瘤細胞的定點清除,對正常組織不損傷或僅輕微損傷正常組織。
2 核醫(yī)學分子影像如何精準診斷腫瘤?
疾病分子代謝的變化遠早于腫瘤大小形態(tài)的改變。因此,放射性核素診斷能早期發(fā)現(xiàn)腫瘤,還能及時反映腫瘤對治療的反應,這對腫瘤治療方案的及時調整特別重要。更重要的是,靶向腫瘤精準分型的分子探針,使分子影像能確認腫瘤的分子靶點,指導腫瘤精準治療。以PET/CT為例,雌激素受體(ER)探針與HER2探針可對乳腺癌及轉移灶的ER和HER2蛋白表達做全身檢測,經成像后可系統(tǒng)評估患者全身腫瘤病灶的分子分型和異質性,指導個體化治療。生長抑素受體顯像可鑒定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分子類型指導精準化療。乏氧顯像則可反映腫瘤的乏氧情況并勾畫乏氧區(qū)域,對乏氧區(qū)域加大質子重離子放療劑量可顯著提升腫瘤患者的放療療效。因此,核醫(yī)學分子影像對腫瘤的“偵察“是精準全面的:早期發(fā)現(xiàn)腫瘤、系統(tǒng)評估腫瘤分期、確認腫瘤治療的“分子靶”、并及時地監(jiān)測腫瘤治療療效。目前,核醫(yī)學診斷已有上百種分子探針靶向腫瘤靶點,正在腫瘤精準醫(yī)療中發(fā)揮著重要“指揮”作用!
3 核素治療怎樣對腫瘤細胞進行精準打擊?
核素治療就是將治療性核素引入病變的一種靶向放射線照射的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腫瘤高親和性分子靶接上放射性核素制成了抗腫瘤核藥物。腫瘤病人接受核素治療時,抗腫瘤核藥物進入體內被靶向運輸?shù)侥[瘤細胞,在腫瘤組織高度積聚并發(fā)出放射線,實現(xiàn)對腫瘤細胞的精準殺傷。治療性核素的選用一般是半衰期適當且射程非常短的放射性核素,因此是對腫瘤細胞精準殺傷,而對周邊正常細胞損傷很小。因此,核素治療被譽為“不開刀的手術”,具有療效好、無創(chuàng)傷的優(yōu)點,可用于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尤其是不能手術切除或多發(fā)性轉移腫瘤的治療。如,放射性碘131可被甲狀腺細胞高攝取,對甲亢及分化型甲狀腺癌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鐳223是鈣的類似物,可與羥基磷灰石結合到新形成的骨基質并放射高能α粒子治療前列腺癌骨轉移。另外,Lu-177與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結合的Lu-177 PSMA治療晚期前列腺癌,以及Lu-177與生長抑素受體結合治療生長抑素高表達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均被批準臨床使用。隨著技術進步,將會有更多靶向腫瘤的核藥物問世,這些都是精準打擊腫瘤的利器。
4 核素診療的放射線安不安全?
核與放射線聽起來讓人恐懼。但其實射線在宇宙中無處不在,而核素診療選用的核素是嚴格挑選射程、半衰期適合、且用量都是極微的安全藥品,不會對病人造成輻射損害。核醫(yī)學顯像用的都是短半衰期核素,有些只有幾分鐘半衰期,引入體內后會很快的衰減,同時加上藥物從體內的代謝和排泄,在患者體內的有效半衰期更短。而放射性核素治療所用的核素射程非常短,且只能被腫瘤組織高攝取,其他組織不攝取或很少攝取,因此也不會損傷正常組織,因此核素診療是很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