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同位素室8位科研骨干匯報了各自在2021年度取得的重要成果,研究領域涉及沖擊變質與高壓礦物學、巖石學、巖石地球化學、大地構造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巖石學等,內容包括:“依蘭隕石坑發現”,“微陸塊演化動力學”,“馬里亞納島弧俯沖板塊脫水/熔融的機制與過程”,“地球硫及金屬元素循環”,“淺部含藍片巖的年輕巖石圈對于碰撞后造山帶鉀質-超鉀質巖成因的約束”,“軟流圈地幔中水分布的不均一性及其成因”,“婆羅洲晚白堊世以來構造演化:Lubok Antu混雜巖研究”以及“陸內環境巖漿動力學過程及其資源效應”等。這些成果主要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Meteoritics and Planetary Science、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Geology、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等國際重要地學刊物上。成果報告人同與會師生展開了熱烈討論和深入交流,同時由同位素室主任和9個學科組的代表共10位專家組成的評委對8項成果進行了綜合評分,評選出4項優秀成果,分別為“地球硫及金屬元素循環”(李元等)、“依蘭隕石坑發現”(陳鳴等)、“淺部含藍片巖的年輕巖石圈對于碰撞后造山帶鉀質-超鉀質巖成因的約束”(王煜等)和“軟流圈地幔中水分布的不均一性及其成因”(楊陽等)。
優秀成果遴選報告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