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 8 月下旬,這艘 11 月級 K-159 潛艇在惡劣天氣下從科拉半島東岸封閉的格雷米哈海軍基地拖向摩爾曼斯克以北的 Nerpa 造船廠時沉沒。
從那以后,研究人員一直在監測沉船,擔心船上兩個舊核反應堆的放射性泄漏可能會污染巴倫支海的重要漁場。2014 年,挪威和俄羅斯的聯合探險隊對該地點進行了檢查,得出的結論是,迄今為止,反應堆沒有發生泄漏到周圍海洋環境的情況。
然而,船體的不良形狀最終可能導致放射性核素泄漏。挪威海洋研究所的一項模型研究表明,兩個反應堆的整個 銫-137 庫存的脈沖放電可能會使巴倫支海東部的鱈魚濃度在兩年內增加到當前水平的 100 倍出院后的一段時間。雖然鱈魚的銫-137 增加了 100 倍聽起來很驚人,但該水平仍低于國際準則,但請告訴購買魚的市場。
現在,俄羅斯核工業公司 Rosatom 宣布了將 K-159 升級到 2030 年的日期。
Rosatom 國際技術援助項目負責人 Anatoly Grigoriev告訴國際文傳電訊社:“正如北極發展戰略中指出的那樣,2030 年,而不是更早。”
格里戈里耶夫說,技術基地位于摩爾曼斯克以北的民用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運營商 Atomflot 可能成為起重的承包商。
Rosatom 官員補充說,1982 年在喀拉海傾倒的一艘潛艇 K-27 也被列入北極海床核物體清單,該清單將在 2030 年之前被打撈出來。
這艘潛艇被傾倒在新地島東岸 Stepovogo 峽灣 33 米深的地方。
上個月,來自俄羅斯地理學會水下研究中心的潛水員對潛艇的船體進行了調查。金屬片被切掉,船體的厚度被測量,同時對在海底腐蝕了近 40 年的潛艇進行了其他檢查。
在審查的基礎上,將制定詳細的計劃,如何進行破壞反應堆中鈾燃料穩定的補救措施,以便在最壞的情況下觸發新的鏈式反應堆與反應堆之間的直接接觸重新啟動。鈾燃料和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