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是客觀存在的事物,不會隨著我們的意志而轉移。依據輻射的能量不同,我們將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具有更高的能量,會使物質發生電離,但在一定輻射劑量內屬于正常生理現象。電離輻射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頗廣,比如安檢、煙霧探測器、腫瘤放療等等。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有電離輻射,也有非電離輻射的存在。相比于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能量并不高,我們生活中的微波、紅外等均屬于非電離輻射。
在WHO的一類致癌物清單中,各類電離輻射榜上有名。當然,我們所知的全波長紫外線也在這份清單中。但是只要在一定限度內,輻射(不論是電離輻射還是非電離輻射)都不會對我們造成明顯損傷。
電離輻射的危險性僅存在于一定范圍,那么,電離輻射我們該如何進行衡量強度以及什么樣的強度會對我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