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放射性主要有兩個來源:天然的和人工的。土壤放射性的本底值,造成的人體內照射劑量和外射劑量都很低,對人類的生活未表現出不良影響。
核能日益成為許多國家的主要能源之一,且核技術也在放射示蹤和核醫學等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核能的利用給環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核武器試驗的落灰、核電站事故和正常廢物的排放、在核爆炸時放射性物質向周邊的擴散,均給環境中注入了大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對環境(水、氣、土壤)產生輻射污染。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當一個生物體系受到內部或外部放射性的輻照后,生物體內可產生自由基或其他活性分子。這些化學產物繼而可以和細胞中重要的分子發生反應而對生物體的正常功能和活性產生不良作用。
電離輻射的影響大概包括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異常、遺傳變異、生命周期縮短、癌變等,輻射劑量過大時可以導致死亡。
在大劑量的電離輻射的作用后,經一定潛伏期后各種組織會出現腫瘤。一般腫瘤發病率隨劑量率或累積劑量的增加而增加。人體遭到電離輻射的長期作用也發生腫瘤或白血病。放射污染不僅能夠誘發癌癥,而且還破壞非特異性免疫機制,降低機體的防御能力,增加毛細血管、壁膜、皮膚和其他防御屏障的通透性,易并發感染,縮短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