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該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的Nur Anidah與印度尼西亞西蘇拉威西省Polman地區(qū)的Mutiara 1大豆品種的種植者進行了交談。(照片:BATAN)
大豆產品(例如豆腐和丹貝)是印尼菜的主食,也是大多數人口的重要蛋白質來源。印度尼西亞每年消費超過200萬噸大豆,但國內僅生產約80萬噸。由于國家大豆產量無法滿足需求的一半,印度尼西亞依賴大豆進口。政府希望通過使用輻照開發(fā)的新大豆品種來改變這種狀況。
在1990年代,由于單產和生產力低下,全國大豆產量開始下降,對農民的收入產生了負面影響。這使農民選擇了其他高價值作物,例如水稻和玉米。為了使大豆對農民更具吸引力,需要具有更高生產率的新品種。
國家核能局同位素與輻射應用中心研究員溫達·普斯皮塔薩里(Winda Puspitasari)說:“努力實現大豆生產自給自足不僅要滿足該國的糧食需求,而且還要支持該國的農業(yè)產業(yè)。”印度尼西亞(BATAN)。
2018年,政府啟動了振興全國大豆產業(yè)的計劃。四管齊下的計劃側重于優(yōu)化土地利用,生產系統(tǒng),病蟲害防治和耕種方法。目標是逐步減少大豆進口,并使印度尼西亞完全自給自足。
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政府將使用由BATAN開發(fā)的新大豆品種,并與IAEA,聯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合作。在過去的三十年中,BATAN通過植物突變育種開發(fā)了12個大豆變種。具有理想的特性,例如高產量,對土壤酸度的耐受性提高,種子大小更大,蛋白質含量高以及早熟。到期。
BATAN植物育種家Azri Kusuma Dewi說:“開發(fā)高產優(yōu)質大豆品種可以使大豆生產成為更有利可圖的選擇,這可以刺激農民,生產者和企業(yè)家的經濟增長。”
收益越來越高
大豆品種Mutiara 1是一種大豆品種,在最初發(fā)布后的10年內仍然受到農民的歡迎。該品種于2010年發(fā)布,由于具有超大的種子大小,與本地品種相比具有更高的生產力。在農業(yè)部工作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監(jiān)督了印度尼西亞西部沿海地區(qū)Polewali Mandar地區(qū)的農民,種植了500英畝Mutiara 1作物。而且還因為味道的改善。但是由于大豆種子的保質期短,因此即使是當地種植的足夠種子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
國際原子能機構和糧農組織正在與巴丹合作,在雅加達建立兩個冷藏設施,以在季節(jié)性播種之前儲存新的和改良的大豆品種的多粒種子,從而使農民全年可獲得更多種子。
振興次優(yōu)土地
兩種最新發(fā)布的大豆品種Kemuning 1和Kemuning 2在干燥的酸性土壤中壯成長,當地的大豆品種和其他農作物難以生長。這些品種于2019年發(fā)布,每公頃產量為3噸,而當地品種為每公頃2.2噸。
“印度尼西亞的大片土地被認為對大多數農作物來說不是最理想的土地,因此Kemuning 1和Kemuning 2不僅有助于擴大大豆產量,而且還可以優(yōu)化土地利用,” FAO /原子能機構糧食和農業(yè)核技術司。“這兩個新品種意味著農民不一定非要停止生產其他農作物,而是可以重新利用原本可能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被認為完全無法使用的土地。”
今年晚些時候,BATAN將發(fā)布另一種比當地品種成熟更快的大豆品種。較短的生長時間意味著,農民可以在種植另一種年度季節(jié)性作物(例如水稻)之后使這種品種適應現有的作物輪作,這意味著增加了收獲并增加了收入。較短的作物持續(xù)時間還降低了由于季節(jié)后期的惡劣天氣,蟲害,缺乏土壤水分或疾病而造成作物損失的可能性。
BATAN目前正在推廣的大豆品種是一項長期的植物育種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是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和糧農組織的支持下建立的。自1997年以來,BATAN通過其技術合作計劃獲得了IAEA的支持,以培育植物新品種。這種持續(xù)的支持包括技術援助,遍布全球的研究金,在原子能機構實驗室的培訓,國家講習班和設備的提供。
通過植物育種技術,具有更高和更穩(wěn)定產量的大豆品種正在幫助印尼實現全國大豆自給自足。(照片:BATAN)科學
什么是變異育種?
植物的種子或插條暴露于X射線或伽馬射線等輻射下,以引起植物特性的變化。然后根據農民期望的性狀選擇處理過的種子或插條。表現出這些理想特性的植物經過了幾代的進一步發(fā)展,在此過程中,針對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田間性能進行了測試。先進的生產線證明其性能后,就會作為農民種植的品種發(fā)布。然后將種子繁殖,以便農民獲得足夠數量的優(yōu)質種子進行種植。通常這需要幾個增長周期才能實現。
宇宙葡萄藤—將葡萄藤送入太空以助葡萄酒行業(yè)在氣候變化中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