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開幕,本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智能、互聯一一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展出的智能云檢測系統受到眾多專業觀眾的廣泛關注。
智能云檢測系統
帶上AR眼鏡、觸摸板發送指令,便可以實現多場景同視角交互,配合嵌入式三維模型與標注系統,探傷人員在現場遇到無損檢測問題時,專家無需親臨現場就可以輕松實現對現場問題的診斷處理,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發的智能云檢測系統為無損檢測技術帶來了“跨時空”的全新感受。僅通過云端交互,遠程診斷,就能快速定位,實時傳輸相關解決方案,此外系統還整合了AI遠程閱片、VR遠程教育培訓、復雜工藝和算法模型推送等眾多功能,“花式”無損檢測技術與生產的有機結合,將賦予產品制造無窮的魅力。
該系統由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自主研制,并于國內首次實現上線應用,是一項集合了數字射線檢測、大數據分析、AI智能識別、增強現實、云架構等多項先進技術的科技成果。平臺具備基于深度學習的缺陷智能識別、基于云架構的遠程應用共享、基于增強現實的遠程協同等先進核心功能,可大幅提升無損檢測的識別準確率及檢測效率,同時,跨越式變革現有檢測模式,實現無損檢測的智能化及互聯互通。
上海航天的科研人員圍繞“智能檢測”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趨勢,積極探索“云”檢測模式的轉型升級。通過開展智能識別技術研究、機器人柔性檢測技術研究、智能檢測軟件開發,開創基于微服務架構布局“云”檢測技術服務平臺,完成智能無損檢測系統、云端檢測與評價系統、試驗檢測管理系統、智能遠程分析軟件開發。實現檢測終端、云端和用戶終端的互聯互通,支撐檢測智能化技術的升級與推廣應用,賦能高端制造業發展。并利用2014年至今的30余萬張數字射線檢測圖像對系統進行訓練,得到了具備圖像篩選能力的智能模塊,海量數據的積累讓系統“耳聰目明”。智能識別功能在CZ-4C、CZ-5、CZ-6三個型號火箭的不同焊縫數字射線圖像進行雙盲測試,統計圖像缺陷識別準確率90%以上,缺陷漏檢率實現了零的突破。
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在市場推廣、產品研發、售后服務等各方“同向發力”:對外推廣設備5套,合同金額1000多萬元;推進項目4項,金額1100萬元。新系統是一個孵化器,還有無數可能性將在這里誕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