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到良種繁育場,有時可以看到在同一塊田里,出現著各種奇形怪狀的植株。例如,在同一塊水稻或麥田里,有的水稻(或麥子)長得很高,有的很矮,有的甚至匍匐在地畫上像野草一樣。從葉子的形狀來看,有的是正常的,有的特別寬,有的特別窄,有的卷曲呈鐮刀狀。葉子的顏色,有的深,有的淡,有的甚至完全變成白色,有的是白色或黃色的條紋等等。穗形也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谷粒擠得很緊,有的散得很開,有的空秕粒很多。成熟期的差別也很大,有的已經成熟,有的才剛抽穗,有的甚至才開始孕穗,還有的根本不開花結籽,有的開了花也不能結籽??煞Q五花八門,各種各樣。
也許你在想.這是怎么搞的,良種繁育場的田里,怎么會混雜得這樣厲害?其實,這不是混雜,這是良種繁育場專門的輻射育種。也許你又會想:這些長得很不正常的作物,怎么能夠培種田。一般說來,照射過的當代是看不出什么優良性狀的。育出好品種呢?為照射過的當代所表現出來的,是受過傷害的面貌。用射線處理過的種子(或植株),它們的遺傳特性和生理特性,都產生了劇烈的變化,有些植株由于變化太劇烈,吃不消,因而死掉了;有些雖然能活下來,但就像生了一場大病似的,元氣大傷,長得很不正常。所以,在這一代一般是不選的,只是從每一株上取下幾粒種子,供第二年播種。在第二代植株的整個生育期內要進行仔細的觀察,因為在第二代植株上,已經改變的遺傳性會表現出來,這時可根據我們所定的育種目標,加以選育了。
當我們從輻射第二代中選出較為理想的植株,如莖稈矮化、能抗倒伏,我們把這一株的種子全部收下,在第三代種下去。第三代的表現也是不一致的,這種表現不一致,我們稱它為“分離現象”。在第三代中,大部分植株與第二代所選的那株一樣矮但是也有部分仍然和時前下把高桿快填三下的矮桿種子種第四代,這時基本上一致,高桿很少了。到第四、五代是說傳性狀定了。
一般由于發生突變或進行雜交后的植株,它們的遺傳性就變得“混雜”了。這種遺傳性的“混雜”在下一代中各株間表現出不同的形態,經過有目的的選擇,遺傳性狀就一點點地純化,分離就越來越少,直到后來達到基本穩定。
宇宙葡萄藤—將葡萄藤送入太空以助葡萄酒行業在氣候變化中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