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浙江大學、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聯合主辦“全球首款微劑量可移動的兒童骨齡DR(Digital Radiography即數字化X線攝影)”成果發布會。
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19》顯示,全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約4億人。預計有6000-8000萬兒童和青少年存在發育不良等問題,每年骨齡診斷需求約3億人次。
“目前醫院中常見的骨齡檢測方式是使用常規DR拍攝手腕部X光片進行診斷。兒童的性腺、甲狀腺和眼睛等部位對X射線非常敏感,雖然醫院有配備鉛衣等防護措施,但通常情況下這些部位無法完全遮擋保護,容易受到散射線輻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常務副院長傅君芬表示。
為更有效降低輻射傷害、保護兒童健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傅君芬教授團隊聯合杭州美諾瓦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長達3年的產學研醫合作,旨在為廣大中國兒童尋找一種低輻射劑量,能夠有效防護X射線散射,可移動進行診療的解決方案,本次發布的微劑量可移動骨齡DR就是專門為中國兒童骨齡檢測設計。
傅君芬介紹,本次發布的微劑量可移動骨齡DR具有以下幾點優勢:單次拍攝輻射劑量與常規DR相比降幅可達80%;采用專利屏蔽防護設計,經過第三方機構檢測,曝光時在設備表面多個部位的5cm處輻射約為0.1-0.14μGy/h左右(注:此時環境本底為0.009-0.143μGy/h),滿足國標GBZ130-2013《醫用X射線診斷放射防護要求》;搭配萬向可運動機身,方便外出隨診和體檢;采用實時擺位監控,醫生可通過攝像頭觀察并指導兒童手部擺位,提高優片率等。
浙江省醫學會影像技術學分會主任委員汪啟東表示,X光骨齡檢查是國際公認兒童生長發育評估金標準,而現有影像診斷尤其是骨齡拍攝過程中的輻射劑量及兒童身體防護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重點,這款微劑量可移動兒童專用骨齡DR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弊端,是造福廣大兒童的重大科研突破。
1PeV的光子擊中人體會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