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秋大豆浙鮮 85 的選育與栽培要點
傅旭軍,朱丹華,袁鳳杰,郁曉敏,朱申龍,楊清華,金杭霞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摘 要: 浙鮮 85 是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以 A1759 為母本,亞 99009 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菜用秋大豆品種,具有生育期較早、豐產性好、品質較優等特點。單株有效莢數 42. 9 個,標準莢長5. 5 cm、莢寬 1. 3 cm,百莢鮮質量 279. 0 g,百粒鮮質量 77. 8 g,新鮮籽粒淀粉含量 3. 5% ,可溶性總糖含量2. 9% ; 中抗大豆花葉病毒病 SC15 株系、SC18 株系; 從播種至采收青莢約 74. 3 d,一般產量 9. 750 t·hm - 2 ,適宜在浙江及周邊省份作菜用秋大豆種植。
關鍵詞: 菜用秋大豆; 浙鮮 85; 選育
浙鮮 85 是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以A1759 為母本,亞99009 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菜用秋大豆品種。2017 年 4 月通過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 浙審豆2017003) ,目前在浙江省富陽、慈溪、蘭溪等市
( 區) 有小規模種植,表現生育期較早、豐產性好、品質較優等特點,具有較大的推廣前景,適宜在浙江省及周邊省份作菜用秋大豆種植。
1 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
2008 年秋季以課題組育成的高產中間品系
A1759 為母本、臺灣亞蔬中心引進無茸毛優質材料
亞 99009 為父本配制組合[1-3]; 雜交種子收獲后于
2009 年秋季在院杭州本部試驗場種植 F1 代,表現植株高大、雜種優勢強,混合收獲,當年冬季帶海南加代至F2 代; 2010 年秋季在杭州種植F3 代,田間表現分離廣泛,根據熟期﹑莢型、茸毛等性狀選擇優良單株 40 個; 2011 年秋季在杭州種植 F4 株行,田間表現繼續分離,根據結莢性、莢大小繼續選擇單株 20 個; 2012 年秋季在杭州種植 F5 株行, 其中 1 號株系表現性狀穩定、結莢性好,定名為A0850,當年冬季南繁加代,增加種子量; 2013、2015 年參加浙江省菜用大豆區域試驗,較對照衢鮮 1 號增產明顯; 2016 年進行生產試驗 ( 表 1) 。
表 1 菜用秋大豆浙鮮 85 選育過程
年份 | 季節 | 地點 | 世代 | 田間表現及處理方法 | 年份 | 季節 | 地點 | 世代 | 田間表現及處理方法 |
2008 | 秋 | 杭州 | F0 | 配制組合 | 2012 | 秋 | 杭州 | F5 | 種植株行,其中 1 號穩定、高產 |
2009 | 秋 | 杭州 | F1 | 秋季混收 | 2012 | 冬 | 海南 | F6 | 南繁加代,增加種子量 |
2009 | 冬 | 海南 | F2 | 南繁加代,單株摘莢混收 | 2013 | 秋 | 杭州 | 參加浙江省菜用秋大豆區域試驗 | |
2010 | 秋 | 杭州 | F3 | 表現熟期、莢型、茸毛分離,選單株 40 個 | 2015 | 秋 | 杭州 | 參加浙江省菜用秋大豆區域試驗 | |
2011 | 秋 | 杭州 | F4 | 表現結莢性、莢大小分離,選單株 20 個 | 2016 | 秋 | 杭州 | 參加浙江省菜用秋大豆生產試驗 |
2 產量表現
2. 1 區試
2013、2015 年參加浙江省菜用秋大豆區域試驗,小區面積13. 3 m2,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 次。
7 月下旬播種,畦寬 1. 3 m,3 行區,穴距 0. 25 m, 每穴留苗 2 株。2013 年區域試驗浙鮮 85 平均鮮莢產量 9. 784 t·hm - 2,比對照衢鮮 1 號增產 3. 6% 。2015 年區域試驗浙鮮 85 平均鮮莢產量 9. 580 t· hm - 2,比對照增產 13. 4% 。
2. 2 生產試驗
2016 年參加浙江省菜用秋大豆生產試驗,7 月下旬播種, 采用大區對比, 大區面積 200 ~ 333
m2,不設重復。據 6 個試驗點統計,浙鮮 85 鮮莢平均產量為 9. 956 t · hm - 2,較對照衢鮮 1 號增產 15. 2% 。
3 特征特性
3. 1 生育期
在浙江省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秋播,從出苗到采收青莢約 74. 3 d,較對照衢鮮 1 號早 2. 9 d,屬早熟菜用秋大豆品種。
3. 2 植物學性狀
浙鮮 85 為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葉片卵圓形,紫花,灰毛,青莢綠色,鐮刀形,豆粒飽滿, 三粒莢多,種皮綠色,臍淡褐色。株高49. 5 cm,主莖節數 11. 4 個,有效分枝 2. 0 個,單株有效莢數
42. 9 個,標準莢長 5. 5 cm、莢寬 1. 3 cm,每莢粒數 2. 0 個, 百莢鮮質量 279. 0 g, 百粒鮮質量
77. 8 g 。
3. 3 品質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檢驗監督測試中心 ( 杭州)
2013、2015 年 2 年分析結果 ( 表 2) ,浙鮮 85 新鮮籽粒可溶性總糖含量平均 2. 9% ,淀粉含量平均
3. 5% ,品嘗結果為口感鮮脆,有甜味。對照衢鮮
1 號可溶性總糖含量平均 2. 7% ,淀粉含量平均
4. 6% ,品嘗口感鮮脆。
3. 4 抗病性
南京農業大學采用溫室大棚內苗期人工接種鑒定表明,2013 年浙鮮 85 接種大豆花葉病毒 SC15 株系病情指數 29,為中抗; 接種 SC18 株系病情指數 31,為中抗; 2015 年接種大豆花葉病毒 SC15 株系病情指數 20,為抗病; 接種 SC18 株系病情指數19,為抗病。對照衢鮮 1 號 2013 年接種 SC15 株系病情指數 48,為中感,接種 SC18 株系病情指數47,為中感; 2015 年接種 SC15 株系病情指數 37, 為中感,接種 SC18 株系,病情指數 27,為中抗( 表 2) 。
表 2 浙鮮 85 的大豆花葉病毒病抗性和品質
鑒定 SC15 SC18
淀粉 可溶性總糖
品種 | 年份 | 病情指數 | 抗性 | 病情指數 | 抗性 | 含量/% | 含量/% |
浙鮮 85 | 2013 | 29 | 中抗 | 31 | 中抗 | 2. 8 | 2. 9 |
2015 | 20 | 抗病 | 19 | 抗病 | 4. 2 | 2. 9 | |
衢 鮮 1 號 ( CK) | 2013 | 48 | 中感 | 47 | 中感 | 5. 0 | 2. 2 |
2015 | 37 | 中感 | 27 | 中抗 | 4. 2 | 3. 1 |
4 栽培要點
4. 1 播期
在浙江省及周邊省份正常播期為 6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最遲一般不超過 8 月 15 日。
4. 2 種植方式和密度
采用深溝高畦種植,畦寬 1. 3 m ( 連溝) ,播3 行,如采用穴播,穴距約 43 cm × 25 cm,每穴留苗 2 ~ 3 株, 密度約 22. 5 萬株· hm - 2, 用種量105 ~ 120 kg·hm - 2。
4. 3 肥水管理
播前整地時施復合肥 375 kg · hm - 2 作基肥; 苗期結合中耕除草追施尿素 75 ~ 150 kg · hm - 2; 開花結莢期追施復合肥 375 kg·hm - 2,促進豆莢鼓粒飽滿,防止早衰。
4. 4 病蟲草害防治
播種后噴施除草劑 ( 乙草胺) 封閉除草,苗
期注意防治蚜蟲,開花期注意防治炭疽病,結莢后 期注意防治白粉病。
4. 5 適時采收
全株 85% 以上豆莢鼓粒飽滿是采收適期,過早或過晚采收都不利于高產優質。
參考文獻:
[1 ] 傅旭軍,朱丹華,袁鳳杰,等. 鮮食春大豆浙鮮 12 的選育與栽培要點 [J]. 浙江農業科學,2019, 60 ( 2 ) : 224-225.
[2 ] 朱申龍,傅旭軍,朱丹華,等. 菜用大豆浙鮮豆 5 號的選育與特征特性 [J]. 浙江農業學報,2011, 23 ( 4 ) : 655-660.
[3 ] 李百權,朱丹華,傅旭軍,等. 菜用大豆浙鮮豆 8 號的選育與栽培技術 [J]. 浙江農業科學,2013 ( 8) : 980-982.
宇宙葡萄藤—將葡萄藤送入太空以助葡萄酒行業在氣候變化中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