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你是焊工對吧,看一下證件。不用下來,把證遞給我看一下就行。”聲音穿過鋼筋叢林,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八月的工地,如一塊燒得通紅的巨大鐵砧,這是生態環境部西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西南監督站)現場監督員的日常工作環境。
施工現場在建的是全球功率最高的溶液型醫用同位素試驗堆(以下簡稱溶液堆)。隨著項目進度的一天天推進,西南監督站以嚴實作風抓實抓細溶液堆建造監督工作,用不斷深入細致的日常巡查切實做好首堆新堆建造階段質量監督。經歷反應堆廠房FCD、0米板澆筑以及廠房封頂等重要施工節點后,一座龐大的建筑已然拔地而起。在一次持續24小時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監督工作完成后,現場監督員看著夜色下的施工現場,發出內心的感嘆:“像看著自己孩子慢慢長大一樣開心。”
現場監督員們深知,溶液堆的建造質量不僅關系項目的成敗,關乎醫用同位素的穩定生產,更影響醫用同位素的自主保障體系。他們絲毫不敢懈怠,在每一次監督檢查中都細致入微,堅決做到“抓早抓小”,把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如今,土建施工活動逐漸減少,即將迎來的是大量設備的入場安裝,這給現場監督員又帶來了新的挑戰,監督員們只有靠“勤下現場,勤學資料”的方式,不斷克服工作中的難題,聚焦主責主業,知重負重、知難克難、知責擔責,有針對性地固底板、補短板、強弱項,著力把監管基本功練扎實,把監管“看家本領”掌握牢。
在盛夏高溫的施工現場,監督員們的工作服常常被汗水濕透,但他們依然堅守崗位,用切身行動踐行“守護核與輻射安全底線”的莊重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