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四國電力公司宣布,已在伊方核電站內啟動“干式儲存設施”運行。該設施將乏燃料儲存于容器中,以空氣冷卻,并作暫時儲存,直至乏燃料被運送至青森縣六所村后處理廠。
伊方核電站每年產生約35至40組乏燃料,此前主要采用水下冷卻和儲存(濕式儲存)方式。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期間,干式儲存方式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得到驗證,且獲核規制委員會廣泛推薦,電力公司正積極推廣此方式。
目前,伊方核電站3號機組(壓水堆,138萬千瓦)處于運行狀態,1號和2號機組已退役。2020年9月,該核電站獲批準將反應堆安裝改造成現場安裝干式儲存設施,并于2021年11月動工。
現已投入運營的干式儲存設施是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筑,東西約40米、南北約60米、高20米,儲存容量相當于45個干式儲存罐,最多可儲存約1200個燃料組件。所使用的干式儲存罐具備密閉、防止臨界、屏蔽和散熱四種安全功能,還可作為運輸容器,便于將乏燃料運出電廠。
四國電力公司表示,將繼續努力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采取一切可能措施確保更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