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法國尼斯舉行的2025年聯合國海洋會議上,國際原子能機構著重強調了核科學在保護海洋方面的重要作用。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格羅西出席在法國尼斯舉行的聯合國海洋污染防治大會高級別活動(圖:E. McDonald/國際原子能機構)
此次會議由法國和哥斯達黎加共同主辦,匯聚了包括科學家、外交官和政治家在內的一萬多名與會者,共同聚焦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這三大全球危機。會議旨在借助創新技術和行動,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4——“水下生物”。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活動中占據核心地位,分享了核技術如何助力海洋健康以及應對海洋塑料污染等重大威脅。
會議期間,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尼斯港的研究船上組織并參與了十多場活動。來自國際原子能機構摩納哥海洋環境實驗室的專家強調,同位素工具可有效幫助監測和減少海洋塑料污染。
塑料垃圾對海洋和人類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大量滲入海洋,還以微塑料形式進入人體。聯合國估計,若不采取緊急行動,到2040年,每年進入海洋的塑料量或達3700萬公噸。
塑料污染問題貫穿會議始終,重點關注正在進行的旨在制定具有國際法律約束力文書以終結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環境塑料污染)的談判。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牽頭的條約談判預計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在日內瓦結束,此前已舉行五屆會議。
會上,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格羅西介紹了該機構應對塑料污染的工作,并強調科學家、政策制定者和環境機構之間共享數據的必要性。他提到,四年前在上屆聯合國海洋大會上,他宣布了“NUTEC Plastics”倡議,旨在為各國提供解決海洋微塑料污染問題的工具。如今,該倡議已取得重大進展,99個國家參與其中,全球100多個會員國的實驗室已配備相關設備,各國正逐步具備將數據轉化為政策和行動的能力。
“NUTEC Plastics”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項旗艦計劃,旨在支持各國研究微塑料并利用核技術改進回收技術。
國際原子能機構海洋環境實驗室主任弗洛倫斯·德斯克羅瓦 - 科曼杜奇表示,核技術與同位素技術為促進海洋健康增添了重要價值。該機構位于摩納哥的實驗室支持成員國實施和使用這些技術,并開發統一方法以生成全球可比數據,尤其在即將出臺的《塑料條約》背景下。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組織的活動中,小組成員強調,需解決塑料生命周期的頂端問題以防止進一步污染,并采用“從源頭到海洋的方法”減少海洋垃圾和海洋塑料污染。歐洲環境署環境部負責人馬丁·亞當斯稱,關于海洋垃圾的指標正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及時和相關的數據愈發重要,但無需了解所有信息,只需掌握足夠信息以采取行動。國際原子能機構組織的其他活動重點關注海洋二氧化碳去除、海洋酸化、對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的支持以及核能與海洋健康。
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核應用方面具備獨特專業知識,既有助于利用輻射技術進行廢物回收以減緩污染,也有助于利用同位素技術監測和評估微塑料污染的影響。通過“NUTEC Plastics”計劃,全球99個國家參與海洋微塑料監測,52個國家正在開發創新回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