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電發電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一套由中廣核技受托管理、中廣核久源(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空間立體應急輻射環境監測系統,正為核電基地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該系統包含海上錨系浮標、無人船、無人機、陸地機器人四大監測設備,被稱為輻射監測的四大“帶刀侍衛”。
▲空間立體應急輻射環境監測系統
海上錨系浮標如同深海“哨兵”,在蔚藍大海中隨波逐流卻時刻保持警惕。它能不間斷測量海水放射性參數,并通過先進無線傳輸技術實時回傳數據。一旦水質異常,可及時掌握擴散軌跡,為生態保護和漁業安全提供數據支持,是守護海洋生態的關鍵防線。此外,它還能測量水溫、風速,堪稱海洋監測“多面手”。
無人船是海中“偵察兵”,自帶導航和智能避障系統,能靈活穿梭海面。它可針對可疑數據區域進行監測,實時回傳高清監測報告,如同海上“移動監測站”,能精準掃描珊瑚礁縫隙。該無人船支持自主避障,可識別漂浮物,具備“一鍵返航”功能,能不間斷采集數據并實時生成動態數據熱力圖。
陸地機器人堪稱地面“鋼鐵俠”,身材小巧卻能量巨大。車身搭載高精度探測器,能快速識別不同能量γ射線。它可沿著預設路線巡邏,爬坡過坎、涉水越溝都不在話下,邊走邊測邊生成監測地圖。在危險區域,還可遠程操控,以更全面掌握現場情況。日常工作是自動圍繞核電基地巡邏,邊走邊繪制“安全地圖”。
無人機是空中“鷹眼大俠”,搭載高精度探測器,如雄鷹般盤旋在核電基地上空。單次可覆蓋核電基地半徑5公里空域,對大面積區域進行地毯式掃描,能直接前往山地森林等難抵達區域開辟視野,實現“上帝視角”。它可根據指揮中樞指令精準處置危機,結合氣象數據實時模擬被檢測物質擴散軌跡,為應急疏散提供“秒級”預測依據。
四大設備并非“各自為政”,而是協同作戰。監測數據秒傳云端,不管是在海上、陸地還是空中,數據都能“一鍵上傳”應急指揮中心。系統智能大腦會自動拼接數據、航行軌跡和地形信息,生成直觀的3D監測地圖,異常區域會以“小紅點”標出。同時,該系統還能與核電基地已有的應急數據結合,形成從天上到地面再到海里的立體監測數據庫。
這套空間立體應急輻射環境監測系統是核安全的“剛需神器”。它可全天候守護,不受刮風下雨、白天黑夜影響;能實現危險零接觸,避免人員風險;響應速度快,發現異常第一時間報警,指揮中心可立刻啟動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