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與輻射安全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近年來,廣西將核與輻射安全納入美麗廣西建設總體布局,建立了完善的應急組織體系,全區核與輻射安全態勢總體平穩。”4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寧耘在筑牢美麗廣西核與輻射安全屏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作為核電和核技術應用重要區域,截至2024年底,廣西擁有核電站2座(1座投產、1座在建),在運核電機組4臺,在建核電機組2臺,核技術利用單位3079家,在用密封放射源2740枚,在用射線裝置6566臺。
為保障核與輻射安全,廣西建立了涵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生產、銷售、使用、轉讓、回收(送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嚴格落實輻射安全許可和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堅持源頭管控風險,制定了《輻射安全許可證的審批審查要點》《輻射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審查要點》,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管理辦法(2025年修訂版)》,強化依法、規范審批。持續完善和提升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監管系統數據質量,通過核技術利用相關數據信息核查,為監管工作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廣西對放射源實現全過程監管,射線裝置安全受控,廢舊放射源實現100%安全收貯。
同時,廣西堅持問題導向,強化事中事后日常監管,對發現的問題拉條掛賬、逐項督促整改;通過執法檢查,推動有關單位不斷完善核與輻射安全管理制度,增強核與輻射安全意識,強化核安全文化建設,提升核與輻射安全管理水平。
廣西還實行分級監管提升效能,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安全風險分級管理辦法(試行)》《輻射工作單位輻射安全風險評估細則(試行)》;創新建立了核技術利用單位風險等級動態調整和分級監管機制,并相應建立了全區輻射安全風險名錄庫,基于安全風險分級對核技術利用單位開展差異化監管,將有限的監管資源集中在中高風險單位,精準管控核技術利用的安全風險,在提高監管效能、守住安全底線的同時,引導支持有關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