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科學家在量子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獲得不受限制運動的自由原子圖像。這一成果讓研究人員得以直接觀察此前無法研究的長期預測的量子現象,為量子物理學研究開辟了全新路徑。
該突破性新技術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團隊開發,其核心在于運用激光冷卻顯微系統。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先將原子置于受控云環境中,讓它們自由活動,隨后借助激光“凍結”原子,進而完成拍照操作。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馬丁·茨維爾萊因(Zwierlein)對這一成果充滿感慨:“如今,我們能夠清晰看到神奇原子云中的單個原子,并觀察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簡直太奇妙了。”
這項新技術為量子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科學家可借此研究玻色 - 愛因斯坦凝聚態(即玻色子和費米子成對的狀態)等罕見量子態,還能探測“德布羅意波”——一種玻色子聚集的現象。此前,此類過程僅停留在理論或間接研究層面,如今科學家能夠在單個原子層面展開深入分析。
茨維爾萊因進一步解釋道:“以往的研究方法只能讓我們觀察到原子云的大致輪廓,卻無法看清單個粒子。這就如同望著天空中的云,卻無法分辨構成它的水分子。”
原子尺寸僅為十分之一納米,對其進行可視化處理難度極大。不過,此次開發的新技術已充分證明其有效性。目前,研究人員計劃利用該技術探索其他罕見的量子現象,量子系統中的霍爾效應便是重點研究方向之一。
麻省理工學院另一位物理學家理查德·弗萊徹(Richard Fletcher)表示:“當你親眼看到這些圖像時,會真切意識到你正在觀察一個真實的物理對象,而此前它的存在僅僅是通過數學計算得到證實。”
此次自由原子圖像的成功獲取,為量子物理學研究注入了新動力,未來或將有更多量子奧秘在這一技術的助力下被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