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聯合核研究所(JINR)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 CAS)在JINR高能物理實驗室(LHEP)共同舉辦了超導諧振器研討會。此次會議旨在深入探討加速器綜合體開發領域的重點項目,并展望雙方未來合作的前景。
JINR LHEP主任Andrey Butenko在會上表示:“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代表的會晤日益頻繁,這再次證實了我們深化互利伙伴關系的共同愿望。”他強調,聯合研究所計劃在NICA(新加速器綜合體)和HIAF(中國高強度重離子加速器)等基礎大科學項目框架內,繼續與中國專家開展深入互動。
會上,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袁賀研究員詳細介紹了該所科研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發展情況。他指出,HIAF和CiADS(中國自主研發的加速器驅動系統)加速器綜合體在廣東省惠州市的建設已接近尾聲,未來還計劃在此基礎上實施EicC電子離子對撞機項目。同時,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該所特別注重發展核能安全利用的先進技術,并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創建ADANES(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系統,用于生產核燃料、發電和長壽命核素的嬗變。
袁賀還強調了JINR與IMP CAS之間長期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并提議建立一個聯合JINR研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加強在極化離子源、超導直線加速器、磁技術、超重元素合成等關鍵領域的相互作用。
此外,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的代表也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米哈伊爾·拉拉揚和塔季揚娜·洛澤耶娃分別介紹了莫斯科科學教育中心員工在加速器設備研發方面的能力和成果。
白俄羅斯國立大學核問題研究所物理技術實驗室主任德米特里·比切諾克則提出了深化JINR、IMP CAS和白俄羅斯科學中心之間三邊合作的倡議。他確定了利用殘余電阻(RRR)計算方法研究鈮的特性,并進行寬帶測量,以最高效地生產超導諧振器作為合作的優先領域。
會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唐唐博士介紹了為NICA研制超導微波諧振器的項目進展情況。中國專家已完成了LVFE新型直線加速器加速器低溫模塊的研發和制造,并制定了超導諧振器的最新技術設計,同時獲得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制造的設備測試的首次成功結果。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王志榮教授表示,他對與JINR的同事在優化直線加速器高功率光束動力學、開發專用軟件和設計新實驗設施等領域進行合作感興趣。
JINR高能物理實驗室研究員Egor Tamashevich則談到了新的潛在合作領域。他指出,聯合研究所的專家愿意向中國合作伙伴提供必要的幫助,共同開發和創造用于檢測和精確定位超導諧振器失超的技術,以便在生產過程中進行最佳診斷。此外,他們還與中科院金屬所的科學家一起,積極開展鈮熱物理性質的基礎研究,旨在使超導諧振器的品質因數成倍提高。
在研討會結束時,Egor Tamashevich介紹了計劃在LHEP基礎上創建的有前景的超導直線加速器項目,并詳細闡述了其實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