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7座配電站已全部建成送電
1月6日,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第三批報裝的直線設備樓(B03)配電站順利通過供電局測試驗收。隨著110kV燕山變電站至CiADS園區B03配電站的3條10kV外部正式線路依次順利啟動,配電站內所有變壓器及高低壓設備一次性送電成功,設備運行狀態穩定,各項參數均顯示正常,成功達到15MVA的配電設計容量。
項目組在短短3個月內完成了B03配電站設備安裝、報裝到完成送電全部工作,滿足了直線加速器進場的用電需求,為工藝設備順利進場營造了良好的電力環境。同時,為充分考慮后續發展,為實驗大廳和器靶耦合段供電預留了接口和配電容量。
B03配電站于1月6日晚順利完成線路啟動及送電
此前2024年4月,項目團隊完成D01、D03、D04、B06、B08、B09共6座配電站的建設工作,其總配電容量達28MVA,同年10月完成了低溫壓縮機的報裝送電工作,有力保障了CiADS裝置三號測試大廳散裂靶、反應堆工藝設備測試所需的電力供應,也為二/三號制冷中心、超導測試大廳的輔助配套系統調試提供了用電保障,確保了項目各環節的有序推進。
至此,CiADS園區土建一期范圍內7座配電站已全部完成安裝送電,園區總配電容量達到了43MVA,為加快工藝設備進場安裝調試及后續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延伸閱讀:
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合作建設,旨在通過加速器提供的高能強流質子束轟擊重原子核,產生高通量廣譜散裂中子,驅動次臨界反應堆運行,從而將長壽命高放射性核素嬗變成為短壽命放射性核素或穩定核素,以解決核電站產生的乏燃料特別是長壽命高放廢料的安全處理處置問題。該裝置是國際上公認的核廢料嬗變技術途徑的最佳選擇,將使核電站的鈾資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核廢料量顯著減少,放射壽命大幅縮短,讓核裂變能發電更安全、更高效,成為可持續成千上萬年的安全、清潔、低碳戰略能源。
CiADS目前正在廣東省惠州市建設,預計將在2025年至2026年建成。該裝置包括能量600兆電子伏、流強5毫安的連續波質子超導直線加速器,以及功率為10兆瓦的鉛鉍冷卻次臨界快中子反應堆。CiADS新建建筑面積42550平方米,總投資18.17億元,項目建設期6年。該裝置除次臨界反應堆增殖嬗變研究終端外,還將建設高功率靶熱試終端、質子/中子聯合輻照材料終端、高能核數據庫終端,并計劃依托高功率超導直線加速器建設高通量表面繆子源,為國內繆子科學研究提供國際領先水平的綜合平臺。建成后,CiADS將成為世界上首個兆瓦級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研究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