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漢陽大學原子能工程系金燦亨教授研究團隊開發的兒童放射線劑量評估人體計算機模型被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采納為下一代國際標準人體計算機模型。該模型自19日起通過ICRP第156號出版物正式向全球分發。
在輻射防護領域,由于無法直接使用實際人體進行輻射暴露風險的測量,科學家們通常依賴人體的計算機模型進行間接評估。在此之前,基于計算機斷層掃描(CT)的體素模型是主流方法,它通過堆疊小長方體六面體(體素)來模擬人體結構。然而,這種方法在表達人體器官表面的柔軟度和精確實現非常薄或小的組織方面存在局限。
金燦亨教授的研究團隊創新性地采用了四面體網格形式的人體計算模型,成功克服了體素模型的局限性。該模型能夠更準確地表達人體器官的柔軟表面,實現非常薄或小的組織的精確模擬,并且易于改變姿勢和體形,從而大大提高了輻射劑量評估的精確度。此外,該模型還能夠考慮到放射工作人員的體形和動作,為輻射防護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評估方案。
除了兒科模型外,金燦亨教授的研究團隊還在開發成人和孕婦模型,以滿足不同人群輻射劑量評估的需求。同時,他們還在研發可以評估事故或緊急情況下輻射暴露的高性能計算機代碼,這些研究成果有望在未來通過ICRP的出版物在全球范圍內推廣。
據悉,這項研究得到了核安全和安保委員會研究與開發(R&D)項目下的安全監管要素和融合技術開發項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