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廣西師范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團隊合作在《物理快報B》(Physics Letters B)發表題為“Production of actinide isotopes near θlab = 0°in multinucleon transfer reaction 238U + 248Cm”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發現多核子轉移反應238U + 248Cm的錒系同位素產物在θlab = 0°附近呈現明顯產額優勢,且小角度區域產額占比隨原子序數增加呈上升趨勢,部分未知豐中子錒系核素的產生截面超過了1納靶。該研究結果為優化多核子轉移反應的實驗設計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充氣反沖譜儀和真空電磁譜儀在多核子轉移核反應研究中的應用場景,也將為探索‘超重穩定島’的實驗研究提供理論指導。
理論模擬顯示錒系同位素在θlab = 0°附近具有明顯產額優勢。
我院2022級碩士生楊育為該文章第一作者,祝龍副教授為通訊作者,共同通訊作者包括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劉忠研究員和廣西師范大學李成副教授。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