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是核技術利用大市,現有核技術利用單位1400余家,放射源數量千余枚,監管對象點多面廣,“人防”力量相對不足。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率先在江蘇省探索建立了放射源在線監控平臺,將全市在用Ⅲ、Ⅳ、Ⅴ類放射源納入平臺,集成GIS地圖、實時監控、異常管理、統計分析等8項11個模塊,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防控體系,有效提升了監管工作效率與質量。
平臺的GIS地圖清晰、有序地標注出了廠區內放射源的位置,一目了然。這源于2021年起,南京市生態環境局著手構建的放射源監管數據庫,功能涵蓋動態概覽、實時監控、異常處理、檔案管理、臺賬記錄及分析統計等多個方面,旨在全面、精確地把握放射源狀態,逐步實現放射源數據綜合統計與GIS可視化展示,最終實現對在用放射源信息的即時管理與動態追蹤。
平臺通過射頻、劑量、信號偵測等監控方式,實現對放射源實時監控。一旦檢測到異常情況,系統將立即觸發自動報警,并迅速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處置,極大地提升了快速響應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效率。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核與輻射管理處負責人表示:“平臺運行以來,曾遇到某用源企業監測點位離線報警,根據顯示信息,企業迅速協同運維單位進行現場核查,確認是由于車間停電導致了監測點位離線,放射源狀態安全可控。隨后,用源企業在系統中對這一情況進行標記。并在電力恢復期間,采用增加巡檢頻次的方式確保放射源安全。”
通過系統及時預警,管理部門對于企業運行過程中的放射源風險狀況可以實時掌握,提前針對企業潛在的放射源安全風險進行提醒,指導企業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進行風險預防。
GIS地圖則在廠區不幸遭遇安全事故時,迅速幫助定位事故點周邊放射源信息,從而幫助生態環境部門在第一時間對放射源可能引發的次生事故風險做出準確預判,及時采取有效應對措施。
據悉,在平臺建設過程中,南京市生態環境局核與輻射處工作人員實地踏勘每一家用源單位,深入了解放射源使用類型及具體應用場景,采取射頻監測、信號偵測、劑量監測等4種不同的安裝方案,最大限度地實現監控功能與企業實際需求的契合。同時,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不僅顯著降低監控系統誤報警率,增強監控的即時性和有效性,而且有效節約了成本投入,實現了經濟效益與實用性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