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俄羅斯聯邦大會上,格奧爾基·尼古拉耶維奇·雷科瓦諾夫院士在《核能科學技術問題》報告中透露,到2035年,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附近的康斯基山脈將建成一個地下實驗室,旨在研究類似自然處理放射性廢物的方法。雷科瓦諾夫是俄羅斯科學院(RAS)的成員,于2024年12月10日發表了這一報告。
隨著全球核能的發展,放射性廢物的安全處理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雷科瓦諾夫院士指出,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來放置“包裝”在玻璃塊中的放射性廢物至關重要。他解釋道:“最好能把它們埋起來。”
雷科瓦諾夫院士介紹了一種新的處理核廢料的方法,該方法靈感來源于自然界的發現。據他介紹,加拿大的一處鈾礦中,礦石塊被粘土包圍,即使在地下水流存在的情況下,地表也沒有檢測到輻射現象。基于這一發現,雷科瓦諾夫建議首先在地下研究實驗室中測試這種方法。該實驗室預計將于2035年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附近的康斯基山脈建成。
這一新技術的核心在于將含有放射性廢物的玻璃基質放入特殊容器中,然后用膨潤土進行包圍。膨潤土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吸附性,能夠有效地隔離放射性物質,防止其遷移到地表。
雷科瓦諾夫院士表示,隨著研究的深入,如有必要,將提出其他解決方案來進一步完善這一技術,以確保核素不會到達地表。根據研究人員利用當前數據建立的數學模型,這種廢物處理方法預計能夠避免超出該地區年度劑量輻射暴露的允許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