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 顯微瞄準鏡下的癌細胞,來源:iStock, wildpixel
2023年的最后一筆重大并購交易——BMS以41億美元收購RayzeBio——集中在放射性藥物的開發上,這是有充分理由的。盡管免疫療法等靶向癌癥治療方法已經起步,但專家表示,這些方法并非對所有患者都有效,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導致嚴重的毒性反應。放射性藥物作為一種靶向療法,將放射同位素傳遞到癌細胞中,可能解決這些挑戰問題。
弗雷德·哈金森癌癥中心的分子成像和治療主任Delphine Chen告訴BioSpace:“一次又一次的試驗表明了放射性藥物的好處,這推動了該領域的受關注程度。即使在接受過多次既往治療的患者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良好的反應,這是我們在其他療法中沒有看到的。”
與傳統的體外放射治療不同,放射藥物治療使用特定的載體將放射性同位素靶向癌細胞,如攜帶放射性同位素的單克隆抗體。這些同位素釋放出放射性β粒子或高濃度的α粒子,對癌細胞的DNA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投資加速
放射性藥物的發展已歷經一個世紀,自20世紀40年代,放射性碘被用于治療甲狀腺癌。
拜耳公司高級副總裁兼腫瘤學研究和早期開發全球負責人Dominik Ruettinger告訴BioSpace:“這并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但在早些時候,它并不太奏效。主要是影響腎臟和骨髓的副作用阻止了這些超早期的項目。”
盡管放射性藥物仍被用于治療甲狀腺癌,但它在其他適應癥上并未受到青睞,部分原因是復雜的治療方案。但在過去20年里,這種情況開始發生變化。21世紀初,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了兩種發射β粒子的放射性藥物療法,即Zevalin (Ibritumomab) 和 Bexxar (tositumomab),用于治療一些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種血液癌癥)的患者。
隨之而來的是投資的增加。2014年,拜耳以29億美元收購了專注于開發α粒子放射性藥物的挪威生物技術公司Algeta。2018年,諾華斥資60億美元收購了兩家放射性藥物公司:Endocyte和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 S.A.。諾華的Pluvicto于2022年獲批用于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Lutathera于2018年獲批用于治療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
Pluvicto作為首個晚期前列腺癌靶向放射配體療法,在取得III期的積極數據后,成功獲得FDA批準。試驗數據顯示,與復發前列腺癌患者的標準護理相比,該藥物將總生存期延長了四個月。首席執行官Vas Narasimhan在2023年10月的投資人匯報會上表示,Pluvicto已獲得超過7億美元的收入,諾華預計它將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藥物。
此外,2021年6月,拜耳同意收購Noria Therapeutics 和 PSMA Therapeutics。通過這筆交易,這家德國跨國公司獲得了一種差異化的α放射性核素研究化合物的專有權,該化合物基于Ac-225和一種靶向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的小分子。最近,禮來公司進入了這一領域,去年10月以14億美元收購了Point Biopharma及其PSMA靶向治療藥物Lu-PNT2002。Point和合作伙伴Lantheus Holdings在12月公布了一項III期試驗的topline數據,顯示該藥物與對照組相比具有3.5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優勢。
靶向優勢
在過去幾十年,開發的無數靶向癌癥療法中,97%都失敗了。研究表明,一個原因是臨床研究選擇的藥物靶向途徑錯誤。Ruettinger說,放射性藥物的作用獨立于信號通路。
他告訴BioSpace :“無論癌癥的突變狀態如何,放射藥物治療都能起作用,也不管病人以前可能接受過的療法。”這就是人們如此興奮的原因。
RayzeBio總裁兼首席執行官Ken Song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BioSpace:“盡管臨床數據看起來很有希望,但放射性藥物和其他療法之間沒有直接的比較。放射性藥物療法迄今為止表現出的療效和安全性水平,凸顯了它作為一種有效治療多種癌癥類型患者的療法的潛力。” 由于放射性藥物已顯示出對兩種不同癌癥類型——前列腺癌和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益處,他希望它們也能對許多其他類型的癌癥起作用。
尋求“不可逆轉的損害”
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放射性藥物,包括諾華的Pluvicto和Lutathera,都使用一種稱為Lu-177的β粒子放射性同位素,這種同位素通常會造成單鏈DNA斷裂。這些輻射傳播距離很長,在三天的時間里,病人及其排泄物會釋放出輻射,對接觸他們的人構成危險。
然而,RayzeBio與其他幾家公司(包括Perspective Therapeutics和ArtBio)正在開發的治療實體腫瘤的α粒子放射性藥物則不需要患者隔離。與發射β粒子的同位素不同,α粒子同位素不會長距離傳播,因此不需要隔離。此外,它們提供的輻射劑量比β粒子更集中,并產生雙鏈DNA斷裂。
Ruettinger指出:“由于DNA雙鏈斷裂,損傷幾乎是不可逆的,目前還沒有癌細胞修復這種損傷的已知機制,這使得它如此引人注目。”
克服障礙
盡管取得了所有這些進展,擴大放射療法規模的兩個最大挑戰一直是生產和供應。Ruettinger說,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短,放射性藥物需要在生產后10天內交付給患者,從物流角度來看,這使藥物的分銷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他說,另一個問題是同位素的供應。
據報道,2023年4月,Pluvicto在需求上升的情況下出現了供應短缺。在FDA于2023年批準該藥物在新澤西州米爾本的諾華RLT工廠進行商業化生產后,該公司隨后解決了短缺問題。
Ruettinger指出,這種藥物是小批量生產的,必須在五天內給患者服用,因此幾乎不可能儲存。公司發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BioSpace,諾華的目標是在2024年及以后達到25萬劑的生產能力。
Fred Hutch的Chen說,她相信這些挑戰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到解決。“我相信放射性藥物療法將在未來幾年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