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炳然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
2019年12月,我們在世界上率先創立了誘變高通量靶向篩選育種技術,但那時還只是研創出了“低鎘型臻兩優8612”這粒種子的母本。
當時我們向袁隆平院士匯報,大病還未痊愈的他,拿著放大鏡很仔細地看著匯報材料。知道我們遇到了困難,他立馬寫信給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之后,10萬顆種子被送進蘭州開展誘變實驗,幫助我們成功獲得了父本“8612”的低鎘突變。
現在,“低鎘型臻兩優8612”已經大面積推廣,今年種植了107萬畝,并全面實現安全生產、豐產增收。已經收割的稻谷鎘含量平均值僅為每公斤0.0195毫克,遠低于國家標準要求的每公斤不超過0.2毫克。產量最高的達到畝產1121.1公斤。
這么多年來困擾湖南、全國乃至世界的“鎘大米”難題,有望得到根本性解決。
“鎘大米”問題攻關之初,袁老師鼓勵我們說:“一粒種子藏世界,天命之年攀高峰。”我們一定會實實在在地把心用在雜交水稻種子研發和培養雜交水稻創新人才上。
我們有一顆種子叫“韶香100”。“韶”,取自我們團隊的青年人才韶也的名字。我們通過用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名字命名雜交水稻種子,來鼓勵年輕人實干、創新,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到雜交水稻、農業科研領域里來。
無論是袁老師曾給我的題詞,還是他一輩子追求的高產、更高產,以及“拼了老命也要實現”的態度,都讓我們后輩時刻牢記心里,成為我們奮發努力的鞭策和動力。
這兩年,湖南雜交水稻創新團隊除了低鎘水稻,還交出了一份份可喜的成績單:雙季稻畝產突破1600公斤,耐鹽堿雜交水稻率先實現了近海種植并獲得高產,中國的雜交水稻在亞洲、非洲、美洲等的70多個國家進一步試驗示范、大面積推廣。
最好的緬懷是傳承,最好的紀念是奮斗。我們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的所有人,都一定會繼承袁老師的遺志、傳承袁老師的創新精神,矢志做一粒心憂天下、不斷創新的好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