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2022·第三屆天府人物推介活動星光盛典現場
“白天,我們追尋陽光;晚上,我們追尋星光;未來,我們還要用它監測來自近地威脅小天體的微弱之光。”3月23日,追光2022·第三屆天府人物推介活動星光盛典在遂寧射洪舉行,子午工程二期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項目負責人、主任設計師閻敬業獲評為“十大天府人物”。
2019年以來,閻敬業帶領著團隊克難關、戰疫情,在3800米的稻城高原上建起“千眼天珠”,觀天逐日,探秘星辰大海。幾乎每一兩個月,就要從北京飛往稻城。去年11月,隨著最后一座天線安裝完成,“千眼天珠”主體工程正式完工。在當天的星光盛典現場,閻敬業為大家帶來了好消息:預計在今年6月,設備調試初步完成,可進入試運行階段。如果試運行順利,預計今年底可以進入正式科學觀測。
追光2022·第三屆天府人物推介活動星光盛典現場。閻敬業(右)
領獎臺上,他身后的巨幅照片正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子午二期的標志性設備之一——這是一個由313臺直徑6米、形似鍋蓋的天線構成的“觀天神器”。天線均勻分布在直徑1公里的圓環上,圓環中心100米高的定標塔為整個觀測鏈路提供定標基準,狀如一顆巨大的“千眼天珠”,是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性能最強的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
2022年11月,子午工程二期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設備完成系統集成
對大科學裝置建設來說,選址至關重要。之所以選址稻城,閻敬業概括為“天、地、人”三大因素。海拔高,空氣透明度好;緯度低,能觀測到更大范圍的天區;群山環抱,減少人類其他技術系統的電磁干擾。
很多人認為科研人員的工作是寂寞孤苦的,閻敬業從未這樣想。“我們有團隊作戰,不孤獨;環境苦但心不苦。”他說,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追趕國際科技前沿,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奮斗,這是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機遇,是一個科研工作者一生之幸。
未來,他們將向著星辰大海的更深處進發。
“我們還要去看更遠的射電星、快速射電暴。”閻敬業表示,下一步還將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合作,助力我國在小行星防御等空天科學前沿領域方面發揮力量,不斷“追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