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驅動,到創新驅動,再到研發驅動,云南白藥越來越重視研發在企業長遠發展中的基石支撐以及驅動牽引作用,并將其作為戰略發展的重要維度來統籌。
云南白藥以中藥研發為基礎,以核藥研發為突破口,圍繞戰略賽道全面展開研發工作,在研發方面的動作格外令人關注。
圍繞人民健康所需,全力推動中藥重點項目研發。
云南白藥的發展根基是天然植物藥和包括民族藥在內的中醫藥,云南省有中藥材資源6559種、藥用植物資源6157種,分別占全國的51.4%和55.4%,是有待進一步開發的天然寶庫。同時,中醫藥在袪除百姓病痛、保障國民健康中發揮著難以替代的獨特作用,讓傳統醫學向現代醫學轉變,為中醫藥插上科技的翅膀,云南白藥作為龍頭企業義不容辭、責無旁貸。云南白藥自我加壓,守正創新,把振興中醫藥作為企業的責任,立志于讓中醫藥在國民健康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近年來,云南白藥在潛心深耕中,組織研發的重大項目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2022年2月,針對中醫心脈瘀阻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藥集團中藥戰略科學家朱兆云牽頭研發的全三七片獲得NMPA臨床實驗批準通知書;針對腎陽虛證,由云南名中醫吳榮祖先生研發,朱兆云院士牽頭的附杞固本膏順利完成一期臨床試驗,啟動了二期臨床試驗。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云南白藥因應緩解相關病證的風寒感冒顆粒、熱毒清、丹溪玉屏風顆粒和蒲地藍消炎片等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同時,針對冠狀病毒特性,根據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由云南白藥集團支持上海仁濟醫院、新華醫院開展了千金藤素片治療新冠病毒患者的IIT實驗。該研究采用最新的臨床研究策略,直接由CDE監督,采取嚴格的臨床研究管理、臨床實驗驗證其為有效的抗新冠藥物。盡管目前防疫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千金藤素片的研發將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變異提供有效可靠的藥品支持。
2022年12月,完成云南白藥宮血寧膠囊動物止血、安全性評價部分研究,目前正在深入開展藥代動力學、藥物抗炎和縮宮、藥物安全性全面系統評價等實驗研究,將為安全高效守護婦女生命健康提供中醫藥的優質選項。
緊盯醫療科技前沿,積極布局核藥管線。
核藥即放射性藥物,指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核素),供醫學診斷和治療用的一類特殊藥物。按用途和療法,通常分為診斷用核藥與治療用核藥。核藥應用領域廣泛,涵蓋心血管、中樞神經系統診斷,骨關節類、血液疾病、免疫性疾病及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等領域。
相較于化學藥、生物藥等,核藥賽道具有明顯的高壁壘特征。由于核藥存在放射性且具有半衰期的限制,導致其在放射性同位素獲取、藥物生產資質、配送距離、環保要求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和政策壁壘。
云南白藥圍繞國家醫用同位素戰略發展需求和北京大學核醫學研究優勢,成立了創新藥物中心,在腫瘤、免疫等領域布局,打造精準診療、獨具優勢的創新核藥管線。目前已引進北京大學核醫學科副主任楊興教授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楊志教授等專家的研究成果,同時與國家有關部門、研究機構以及中國抗癌協會、醫院核病房等形成戰略合作,完整布局了核藥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目前已啟動INR101和INR201核藥項目,未來將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高效推動核藥研發,爭取早日上市,造福患者。
探索研究端與產業端合作的新模式,實現成果轉化的高效機制。
醫藥研發要緊密聯系臨床,真正解決臨床與健康的問題,做醫院和醫學院無法完成的事情。2019年與北大設立的校內二級機構——北京大學—云南白藥國際醫學研究中心經過兩年多的精心籌備,順利入駐北大醫學科技樓,進入實體化運行。中心將致力于讓研究更科學、更實用,讓科研成果轉化到市場更加順暢。
圍繞白藥戰略賽道需要的研發方向,國際醫學研究中心聘請了第一批業內頂尖的資深專家:詹啟敏院士(腫瘤)、喬杰院士(婦產)、姜保國院士(創傷/骨科)、張寧教授(腫瘤)、葉敏教授(中藥)、周德敏教授(生物藥)、鄧旭亮教授(口腔)、李航教授(皮膚)。
與此同時,與國家創傷中心組建聯合研發團隊,目前正共同申報兩項專利;與國家皮膚和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組成聯合研發團隊,攻關相關領域課題。
為加強源頭創新,云南白藥集團注重基礎研究,2022年,首席科學家張寧教授關于肝癌的研究文章發表在Nature雜志, 該成果被評為當年全國生物信息學十大進展之一。
加大研發投入,構建以中央研究院為核心的研發體系。
為提高云南白藥自主創新能力,追求不斷的研發創新,強化核心競爭力,擁有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云南白藥正逐步調整以研發為驅動的企業增長方式,構建以企業為主,白藥研發為支撐,市場為導向、產品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模式領先、機制靈活、具有鮮明優勢特點的醫藥健康研究體系。
繼續夯實既有研發能力。完善云南白藥集團現有的7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云南白藥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西南民族藥新產品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藥物安評中心、昆明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生物醫藥中試生產中心、中藥材品質評價國家三級實驗室、中藥毒理國家三級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以及3個省級實驗室/研究中心(云南省天然藥物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中藥和民族藥新藥創制企業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新型經皮給藥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掘現有平臺的潛能,充分運用和發揮科研實力。云南白藥現有的研發團隊不斷聚集主營業務開展工作,成果頻出,涌現了大批優秀科研人才。2021年11月,朱兆云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整合資源,搭建面向未來的研發平臺。為強化研發的組織支撐,兼顧基層與應用,構建系統、分級、內外協同的研發體系。云南白藥于 2022年成立以中央研究院為核心的研發平臺,其底層邏輯為“科技引領、技術驅動、平臺搭建、成果轉化”。中央研究院下設昆明中心(云南省藥物研究所)、北京中心、上海中心、深圳中心以及美國中心和韓國中心,各有不同的功能側重,已初步搭建形成全球性的研發網絡。
中央研究院聘請北京大學科研部原部長、醫學部原副主任張寧教授為院長,在全球范圍內招聘一批優秀的研發和管理人員,研發投入經費實現快速躍升。目前,北京中心已投入使用,上海中心及昆明中心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同步科研人員遴選聘用、重點項目推進正抓緊按計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