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核技術開發出高效滅蚊新方法
一個有中國科學家參與的國際團隊17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論文說,他們通過雄蚊感染沃爾巴克氏菌與雌蚊用低劑量射線輻射核技術進行絕育兩種方法相結合,幾乎完全清除了野外試驗區內的野生白紋伊蚊,并且這種方法比其他防蚊方式更環保、更高效。
白紋伊蚊是登革、寨卡等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防控這類蚊子對遏制相關傳染性疾病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多家機構合作開發了一種控制蚊子種群的新方法。先讓蚊子感染上沃爾巴克氏菌,然后再對蚊子實施低劑量射線輻射,使輻射水平達到讓雌蚊絕育的效果,但不影響雄蚊生殖能力,最終將這些感染細菌并被輻射的蚊子釋放到野外。
此前研究已發現,可用沃爾巴克氏菌來控制伊蚊繁殖,雄性伊蚊感染這種常見共生菌后,與之交配的雌性伊蚊產下的卵無法孵化。
團隊在廣州市兩個島上開展了現場試驗,期間釋放了數百萬只攜帶沃爾巴克氏菌且受過輻射的白紋伊蚊。結果顯示,這種“雙管齊下”的新方法讓試驗區的野生白紋伊蚊種群幾乎被完全清除。
此前英國一家公司嘗試借助轉基因技術控制蚊子種群。奚志勇告訴新華社記者,在生物安全和控制上,這一新方法相比轉基因技術有更大優勢。“因為我們使用自然界昆蟲體內廣泛存在的一種共生菌,可能自人類出現以來它就一直與我們密切、和平相處,它無法感染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
這一新方法是否會帶來生態風險?科研人員解釋說,自然界中蚊子有3000多種,新技術只針對很少的幾個傳播疾病的蚊種,其他不傳播疾病、對人類危害較小的蚊種都不受影響。團隊計劃在更大范圍的城市地區驗證新方法,以觀察它是否能有效阻斷登革熱等傳染病傳播。
推薦閱讀
輻射滅蟲提供了一個綠色的滅蟲方法,輻射滅蟲是通過使昆蟲失去繁殖能力,從而減少他們的數目?,F在世界上很多國家使用輻射滅蟲技術已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2021-05-11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布了一本書,回顧了利用核技術抑制由于氣候而變得更加頻繁的農業病蟲害和昆蟲暴發的重大進展變化,全球貿易和旅行,包括傳播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等疾病的蚊子。
2021-04-20
《橘小實蠅輻照處理》國際標準的正式實施,進一步規范了橘小實蠅輻照處理技術指標,標志著中國輻照處理技術能力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對提升中國在檢疫處理國際標準研制領域的話語權,降低企業成本,促進對外貿易,保護國家生物安全,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2021-04-15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建立了一個聯合中心,以利用核技術改善農業生產并保護自然資源。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新挑戰,越來越多地使用核技術來增強食品安全和農業系統的適應力。
2021-04-09
為了擺脫傳播疾病的蚊子,科學家們做了什么努力?一旦各種驅蚊產品都不管用了,有什么辦法,能從源頭上消滅蚊子?
2020-11-25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