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衡線井岡山區段,有這樣一群“聲波青年”在鐵道線上忙碌奔走,袁嘯和工區的同事們經常攜帶著百斤重的儀器在鐵道線上奔走,通過超聲波給鋼軌進行“體檢”,及時準確發現各種鋼軌病害,確保鐵路運輸安全。
井岡山探傷工區地處革命圣地井岡山市,是萍鄉工務段探傷車間在井岡山市唯一一個探傷工區,在萍鄉工務段生產布局調整后,于2022年5月26日掛牌成立,成立之初,工區面臨著人員缺少的困境,探傷車間新余探傷工區的黨員班長袁嘯知曉井岡山工區的情況后,有了主動請纓前往井岡山工區的想法。
袁嘯家住新余,有了這個念頭后,下班后他就和妻子及家人一起商量。考慮到家里還有兩個小孩,大一點的2歲3個月,小一點的才9個月,袁嘯去井岡山那邊工作可能少則一周才能回來一次,多則要一個月才能回來一次,妻子一開始不贊同他的想法,后面經過袁嘯的耐心解釋,最終贏得了妻子和家人的支持。最后,袁嘯也順利前往井岡山探傷工區,并擔任了井岡山工區工長一職。
初到井岡山,袁嘯對地方、人員素質、設備情況都比較陌生。為解決這些問題,袁嘯一方面提前到原先的設備管理工區進行跟班,熟悉線路設備狀況,另一方面,通過提升職工安全意識、加強職工安全培訓、強化班組建設三個舉措不斷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落實安全責任,筑牢鋼軌安全防線。
在工區管轄吉衡線的107.508公里線路上,有66組道岔,1700多個焊縫。作為探傷車間唯一的綜合探傷工區,在日常的作業中,和車間內其他班組不同的是,他們要熟練使用鋼軌探傷小車和手工探傷儀在線路上、道岔上以及焊縫區段進行作業,這就要求他們必須要熟練使用各種鋼軌探傷儀器。作為工區的領頭羊,袁嘯不僅要確保自己的業務素質過硬,同時還要幫助工區的同事熟練掌握探傷儀器的使用。
工區管轄的線路里,其中k20-k80的鋼軌因使用年限較長,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肥邊、側磨的情況,每次在這個區間進行探傷時,他們都要格外仔細,探傷速度由平時的3公里每小時降至2公里每小時,同時還要加大水量,確保鋼軌探傷儀的探頭和鋼軌表面的耦合度符合探傷工作的標準,遇到可疑波形的時候,袁嘯還要結合軌頭側、鋼軌下顎的探查的數據來判斷鋼軌內部是否存在傷損。
9月15日,上午11時左右,袁嘯和同事們在吉衡線k69.8至k73.5附近進行探傷作業,譚應達推著鋼軌探傷儀走到吉衡線k70+140的位置時,發現線路右股焊縫原有的輕傷位置處又發現了一處可疑波形,隨后袁嘯立馬對該處傷損進行復核,最后確定在軌底內側出現重傷,隨即袁嘯立即填發了傷損設備通知單通知工區立即進行維修。
袁嘯今年30歲,自2010年參加工作以來,在12年的鋼軌探傷生涯中,袁嘯且從未出過一次漏檢和失誤,并且由于他業務能力強,曾先后獲得了萍鄉工務段2020年“先進青年”稱號、萍鄉工務段“敬業之星”稱號等榮譽。
“干一行愛一行,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我們還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為做好鋼軌探傷工作不斷努力。”袁嘯說道。看著一列列火車載著旅客順利通過自己檢測的區段通過,他的心中無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