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試驗結果表明,放射腫瘤學家可能在治療廣泛的骨轉移中發揮有價值的作用,即使沒有癥狀。姑息性放療歷來專注于在患者的癌癥不再被認為是可治愈的情況下減輕已有的疼痛和其他癥狀。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放療治療無癥狀骨轉移可以預防痛苦的并發癥,并驚訝地發現其好處可能不僅僅是舒適。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放射腫瘤學家艾琳·f·吉萊斯皮醫學博士說:“通過輻射預防疼痛可能會延長生命,這是發人深省的。”“這表明,治療癌癥并不是幫助人們活得更長的唯一方法。”
吉萊斯皮博士說,這項研究源于一項觀察,即許多因疼痛性骨轉移而住院的患者在幾個月前的影像學掃描中就有這些病變的證據。盡管體外放射治療是疼痛病變的標準治療方法,但它還沒有用于少轉移性病變以外的無癥狀病變;一般情況下,患者繼續接受全身治療,直到病變出現癥狀。吉萊斯皮博士和她的同事們想確定“我們是否以及何時可以在這些癥狀出現之前進行干預,以防止癌癥導致的住院和虛弱。”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確定了78例轉移性實體瘤惡性腫瘤和5個以上轉移性病變的成年人,包括至少一個無癥狀的高危骨病變。病變的大小(如果直徑大于或等于2厘米)決定其是否為高風險;它的位置在交界處;它是否涉及髖關節或骶髂關節;或者它是在身體的一根長骨上,比如在胳膊和腿上發現的骨頭。在所有入選的患者中,累計有122例骨轉移。
在研究參與者中,最常見的原發癌類型是肺癌(27%)、乳腺癌(24%)和前列腺癌(22%)。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接受標準治療,包括全身治療(如化療或靶向藥物)或觀察,有或沒有放療治療所有高危骨轉移瘤。輻射劑量不同,但通常較低(即不燒蝕)。所有患者都被跟蹤了至少12個月,直到他們死于疾病。
主要終點是確定治療無癥狀病變是否可以預防骨相關事件(SREs) -一種常見的、經常疼痛和使人衰弱的骨轉移并發癥。SREs包括疼痛、骨折和脊髓壓迫,需要手術或放療。它們可能導致更高的死亡風險和更高的衛生保健費用。
研究人員發現,與未接受放療的患者相比,用放療治療無癥狀病變減少了SREs和sre相關的住院次數,并延長了總生存期。一年后,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62個病灶中有1個(1.6%)發生SREs,而接受標準治療的患者49個病灶中有14個(29%)發生SREs (p<0.001)。放療組因SREs住院的患者明顯減少(0 vs. 4, p=0.045)。
中位隨訪時間為2.4年,與未接受放療的患者相比,接受放療的患者的總生存期明顯更長(風險比0.50,95%置信區間0.28-0.91,p=0.02)。11例發生SRE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1年,而67例未發生SREs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5年。
前三個月后,放療組的患者報告的疼痛比標準護理組的患者少(p<0.05),這一趨勢繼續存在,但在研究的其余部分不再具有統計學意義。在研究的任何時候,兩組之間的生活質量沒有顯著差異。
盡管這不在最初的研究設計中,吉萊斯皮博士說,該團隊對哪些病變最有可能導致SREs進行了計劃外的分析。雖然他們預計長骨中的轉移瘤可能會導致更多骨折和疼痛,但他們發現,脊柱中的轉移瘤最有可能導致后續疼痛、脊髓受壓或骨折。然而,數量很少,需要進一步的評估來確認。
吉萊斯皮博士說,用“即使是低劑量的輻射治療這些病變似乎也足以防止病變惡化和引發問題”。
吉萊斯皮博士強調,由于這項研究的規模較小,它的發現雖然產生了假設,但并不確定,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來復制和擴展這些分析。她解釋說:“我們的試驗結果增加了一個日益增長的研究領域,研究早期支持性護理的潛力,但它們仍然需要在更大的III期試驗中得到確認。”
她還說,未來的研究應該尋求回答諸如這樣的問題:“這是否適用于那些在轉移性疾病的早期過程中可能沒有任何癥狀病變的人?在什么情況下他們會從輻射干預中受益?很多患者有多個部位的轉移,但我們如何識別那些最有可能出現問題的病變?”
“而且,一旦我們確認這是正確的做法,”她說,“我們如何確保可能受益的患者能夠獲得這種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