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核醫學科張曉麗教授團隊多模態分子影像學研究的最新成果“Metformin confers longitudinal cardiac protection by preserving mitochondrial homeostasis following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被國際權威的影像學雜志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EJNMMI)(Q1,IF 10.057) 接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核醫學科張曉麗教授和維也納醫科大學李翔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核醫學科醫師田晶博士和在讀碩士研究生鄭雅琦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既往研究發現,二甲雙胍(metformin,Met)可通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受體感受細胞內能量變化,調節心肌細胞活性。然而,其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后不同時期、不同部位心肌的保護作用及相關機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轉運體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位于心肌細胞的線粒體外膜,是一種分子量為18kDa的小分子蛋白,其表達上調與活性氧的積累有關。同時,TSPO在調節細胞壞死的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18F-FDPA作為新型特異性靶向TSPO的放射性藥物,在心血管領域關注度和影響力逐步提高。本研究采用18F-FDPA受體顯像,結合不同時期I/R的分子生物學和病理組織學特征,分析I/R大鼠不同時期、不同部位TSPO受體變化特點,揭示了Met的“時間-空間”能量代謝方式對線粒體穩態的調節影響,補充了Met保護心肌細胞線粒體的在體新證據。研究首次發現,長期服用Met可通過抑制系統性氧化應激,減少I/R術后心臟TSPO受體表達,維持受損心肌細胞的線粒體穩態,改善左心室功能,延緩左心室重塑進程。其中,Met在I/R術后1周,通過抑制梗死區AMPK異?;罨⒄{節線粒體穩態,阻斷心肌細胞凋亡;在I/R術后8周,通過維持遠端非梗死區AMPK、調節線粒體穩態,增加心肌細胞活力。本研究基于團隊前期大量動物實驗的研究探索,深入挖掘核醫學多模態分子影像平臺在動物基礎研究中的應用價值,從多角度、多層面為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精準靶向治療提供新思路。這是安貞醫院核醫科張曉麗教授團隊繼一系列高質量的臨床研究發表于(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Q1,IF 16.05)和(JACC)(Q1,IF 27.20)雜志后,在核心臟病學基礎研究領域的新突破,標示著安貞醫院核醫學科科研攻關團隊全面啟航。近年來,安貞醫院核醫學團隊銳意進取,科研成績碩果累累。在國際權威刊物(JACC、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EJNMMI和JNC等)發表高質量英文論著25篇(IF:165.44);在《中華心血管病雜志》、《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等刊物發表中文論著40篇;在歐洲核醫學年會和北美核醫學年會中,錄用發表摘要40余篇,其中7次入選SNMMI Highlights(獲SNMMI YIA和中美核醫學學會YIA),2次入選SNMMI 的poster candidate awards。獲得國自然課題6項、北京市高級海外人才等項目4項、首都特色課題和北京市醫管局揚帆計劃重點培育項目。依托安貞醫院強??拼缶C合平臺,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舉辦20余次多學科交叉學術會議,推動核心臟病學技術普及和推廣。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安貞醫院核醫學科全體成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優化完善核醫學分子影像平臺建設,不斷提高安貞核心臟病學在國際舞臺的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