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PET放射性示蹤劑可以準確評估指示神經內分泌腫瘤(NENs)中腫瘤侵襲性水平的生物標志物的存在。根據發表在《核醫學雜志》9月刊上的研究,該生物標志物的檢測為醫生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以便為NENs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也可以作為NEN患者肽放射性核素治療(PRRT)的潛在靶點。
NENs來源于神經內分泌細胞,主要發現于胃腸道、胰腺和肺。對診斷為NENs的患者的治療范圍從無痛(引起很少或不引起疼痛)到高度侵襲性。治療取決于疾病的級別或嚴重程度,這使得準確的風險分層非常重要。
丹麥里格斯斯醫院和哥本哈根大學教授、DMSc醫學博士安德里亞斯·克耶爾說:“改善風險分層和指導治療決策的非侵入性工具是有保證的,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旨在首次評估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uPAR)放射性示蹤劑是否會在神經細胞中積聚,以及這種積聚是否與生存率相關。”
前瞻性臨床II期試驗包括116名所有級別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在這些患者中,96名患者進行了全身68Ga-NOTA-AE105 uPAR PET/CT檢查,可評估病變。對圖像進行分析,并使用uPAR靶肝比來確定uPAR陽性的病變。然后對患者進行至少一年的隨訪,以評估無進展和總生存率。uPAR表達見于大多數低級別和高級別NENs患者。68%的患者和75%的高分級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出現uPAR陽性病變。高uPAR表達與無進展和總生存期預后差相關。
“這些發現是最令人鼓舞的,因為它們意味著uPAR可能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治療靶點,因為這種靶點在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中是可用的,也因為它有可能特異性靶向與預后不良相關的病變,”克耶爾指出。“由于許多神經內分泌腫瘤——特別是那些高級別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不符合目前可用的生長抑素PRRT的條件,uPAR PRRT可能成為這些患者的一種可行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