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太空遨游3個多月的鮮食大豆種子,終于出苗了。“這次‘上天’的鮮食大豆種子有12粒,出苗的是11粒。”7月27日,衢州市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作物所副所長雷俊介紹,目前這11粒種子經過精心培育,每株已經長到11厘米高,再過幾天,就要將大豆苗移到大田栽培了。
2021年,衢州市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與中國航天育種研究中心開展合作,開啟了航天育種工作。最終,衢橘、椪柑、胡柚、辣椒、鮮食大豆等5個品種的種子,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雷俊說,隨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上天,歷經了3個多月的失重、微重力、高真空、強輻射等外太空環境的鮮食大豆種子,終于在今年7月21日開始播種。
“不知道哪一粒種子是幸運兒,發生基因突變或者染色體畸變的可能只有千分之一甚至是萬分之幾的概率,獲得良性誘變的概率更低!但只要有機會獲得有益的變異機會,獲得有益的變異材料,都值得一試!”7月21日,衢州市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將12粒寶貴的鮮食大豆種子“衢鮮1號”從種子柜中小心取出,播種到穴盤中。因為“衢鮮1號”是秋季品種,7月下旬是最佳的播種時節。
雷俊介紹,目前,衢州市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自主選育的主要農作物大豆品種就有10多個,而這次航天育種是選中了“衢鮮1號”這個老品種。“衢鮮1號”綜合性狀優良,因其父本為上海香豆,豆莢有豆香味,口感甜糯,商品性佳,曾獲浙江省“十大好品種”稱號。但是,經過多年種植,品種逐漸退化,急需提純復壯,這才讓“衢鮮1號”擁有了“上天”的入場券。
太空遨游是漫長品種選育過程的第一步,而播種則是真正的開始。12粒種子播種到穴盤中,3天后出苗11株。
雷俊說,接下來,衢州市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將對這11株航天大豆育種材料進行分析鑒定,從中找出在產量、品質、抗性等方面優于原品種的單株,作為育種中間材料,再進行下一步研究。航天育種的目的,是希望能獲得具有優質、高產、強抗性等優良性狀的太空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