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中央8套電視劇頻道熱播的《關于唐醫生的一切》中,著實將大眾視野引到了核醫學——“要檢查是否轉移,必須要先做放射性核素全身掃描”、“那就靠核醫學了”。
臺詞中提到了“放射性核素全身掃描”、“核醫學”等大眾不是很熟悉的有關核醫學的內容。
那么,做什么檢查能確定是否有轉移呢?
一般人都能想到CT、MRI或者B超等,而至于核素掃描及核醫學,好多人包括醫院內工作人員都不太清楚核醫學是干什么的。今天帶大家了解下核醫學及其放射性核素全身掃描。
核醫學中的“核”,是指放射性核素,通常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有99mTc(锝)、131I(碘)、18F(氟)等。核醫學就是采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射線來診斷、治療和研究疾病的一門新興學科。核醫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醫學應用中有著巨大的優勢。它既可以檢查疾病,也能夠開展治療。腫瘤的早期診斷、良惡性腫瘤鑒別、腫瘤復發檢測、冠心病早期診斷、甲狀腺疾病診斷及治療、腫瘤的骨轉移等疾病都可以應用核醫學進行診斷和治療。
核醫學所能開展的項目有:核素顯像、功能測定、核素治療及體外分析,具體如下:
一、核素顯像包括PET/CT顯像和SPECT/CT顯像
1、PET/CT顯像
集功能代謝顯像與解剖顯像的優勢于一身,為臨床提供早期診斷、分期、療效評估、預后評價等一站式服務。其可以對腫瘤性疾病進行早期診斷、鑒別診斷,指導治療方案制定及進行腫瘤治療后的療效評價;又可以對冠心病進行評價,它是判斷心肌梗塞部位心肌是否存活的金標準,為冠心病的治療、療效評估和預后評價提供準確的依據;還可以對神經及精神系統疾病如腦缺血性疾病、癲癇、早老性癡呆、精神性疾病進行早期診斷,以及對正常腦功能評價等。
2、SPECT/CT顯像
核醫學SPECT反映的是機體的代謝、血流及功能改變,故稱為“功能顯像”,CT反映的是人體疾病的解剖學結構變化,SPECT/CT包含有功能和解剖雙重信息的融合影像。首先其可以對甲狀腺病變進行鑒別診斷;其次可以對腎進行動態顯像,是判斷腎功能最靈敏的無創傷性的檢查方法;第三可以對全身骨骼進行顯像,一次顯像就能顯示全身骨骼病變,可以進行惡性腫瘤患者腫瘤骨轉移的早期診斷,也可以探查骨、關節炎性病變和退行性病變等,還可以評價骨病治療前后的療效;第四,可以進行心肌灌注斷層顯像,是早期診斷冠心病和心肌炎,并且指導治療、判斷療效和預后的重要檢查手段;第五,可以進行腦血流灌注斷層顯像,用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可逆性缺血性腦病、腦梗塞、早老性癡呆、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腦疾病診斷;第六,還可以進行肺灌注顯像,是早期診斷與鑒別診斷肺栓塞的常用方法,可靈敏而特異的反映栓塞肺段的血供情況。
二、功能測定
包括甲狀腺攝碘率的測定、腎圖及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等。
三、核素治療
包括碘-131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及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清甲、清灶的治療;鍶-89治療腫瘤骨轉移灶;碘-125粒子植入治療實體腫瘤;云克治療關節炎及骨質疏松癥等。
四、體外分析
是指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在核醫學中的應用。
在《關于唐醫生的一切》劇中所說的放射性核素全身掃描其實是指PET/CT腫瘤顯像或者是SPECT/CT全身骨顯像,二者均可一站式檢出全身有無轉移性病灶,只是SPECT/CT全身骨顯像只能檢出骨骼轉移灶。
PET/CT
PET/CT顯像
SPECT/CT
全身骨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