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在腫瘤、神經和心臟方面有著廣泛應用,目前大部分商用PET掃描儀都與CT或者MRI進行融合顯像,PET探測器軸向視野通常在15-30cm。但目前短軸PET系統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掃描時間長、信噪比低、所需顯像劑劑量較大,這些都與PET探測器采集到的符合事件計數率有關。而且,目前的商用PET系統很難重建出高質量的動態圖像,限制了其對示蹤劑進行動力學建模分析的應用。
延長PET探測器的軸向視野覆蓋整個人體,可以大幅提升系統靈敏度,因而具備全身動態圖像采集能力來獲取感興趣器官的動態數據。2018年問世的全球首創Total-body PET/CT(uEXPLORER)擁有長達194cm的超長軸向視野、40倍超高系統靈敏度的提升、2.9mm超高清NEMA空間分辨率等突破性系統性能。基于這些重大系統性能改變,18F-FDG PET/CT成像所需的注射劑量和采集時間可以顯著降低,能提升小病灶和四肢遠端轉移檢出率,也是全球首臺具備全身動態掃描能力的PET/CT系統。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核醫學科是全球首個配置uEXPLORER的單位,全面參與了該設備系統性的臨床驗證,基于大量臨床工作對該設備的參數性能和臨床優勢進行全面、逐步的驗證和探索。我科工作人員及科研人員基于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對于如何最好地在臨床中應用Total-body PET/CT掃描系統進行了探索,我科將這些經驗和相關典型病例整理成文章發表,在此特將這些重點臨床實踐經驗給大家進行展示和分享。
本文作者:余浩軍、呂靖、胡鵬程、陳曙光、石洪成
通訊作者:石洪成
發表時間:2022年2月發表于Nuclear Medicine Communications第43卷 第2期 166-171頁。
研究目的:在進行PSMA顯像或核素治療時,核素藥物會大量沉積于唾液腺中,而過大的輻射劑量沉積會導致唾液腺不可逆受損。本文旨在評估口服維生素C在降低患者PSMA顯像中放射性藥物在唾液腺中沉積的作用。
研究方法:研究納入了31名接受了Total-body PET-CT 68Ga-PSMA-11全身動態成像的患者,其中的11名患者在動態PET采集后30分鐘口服維生素C,而其他患者沒有。檢查完成后,在患者圖像上勾畫、分割出腮腺和頜下腺作為容積感興趣區(VOI)。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動態圖像的VOI在30-60分鐘內的標準攝取值平均值(SUVmean)及其斜率。
研究結果:
1.試驗組左、右腮腺和左、右頜下腺的SUVmean分別為15.37±3.07、15.03±2.64、14.92±4.38和15.38±4.18。對照組的相應數值則更高,分別為19.37 ± 3.82,20.08 ± 3.55,22.61 ± 5.62和22.73 ± 5.90。
2.試驗組左、右腮腺和左、右頜下腺在30-60分鐘內的SUVmean斜率分別為0.63±0.13,0.64±0.14,0.56±0.25和0.62±0.26。對照組的相應數值則更高,分別為0.84 ± 0.21,0.84 ± 0.17,1.01 ± 0.34和1.02 ± 0.37。
圖1 (a~d)為對照組的患者數據,其中(a, b)為注射后第37幀(3min~6min)的圖像,(c, d)為注射后第55幀(57min~60min)的圖像。(e~h)為進行了口服維生素C的患者數據,其中(e, f)為注射后第37幀(3min~6min)的圖像,(g, h)為注射后第55幀(57min~60min)的圖像。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整個動態掃描過程中口服維生素C的患者唾液腺的放射性積累更少。
圖2 試驗組和對照組中患者唾液腺中的時間-活度曲線(TAC)對比。(a)為試驗組代表性患者的TAC,而(b)為對照組代表性患者的TAC。圖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動態過程中各個時間點的唾液腺SUVmean還是整個動態過程中唾液腺SUVmean的上升斜率,口服維生素C的試驗組患者的數值都更低。
PSMA顯像和PSMA核素治療是如今前列腺癌精準診療的重要手段,而目前限制其用藥劑量的正是唾液腺的高輻射劑量沉積。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在PSMA動態顯像中,口服維生素C確實可以減少放射性藥物在唾液腺中的累積。這類手段可以有效保護唾液腺,未來能夠進一步推進PSMA顯像和核素治療技術的臨床應用。
科室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核醫學科始建于1958年,國內最早開展臨床核醫學的單位之一;科室現有面積近6000平米,在職員工6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6人,科室包括PET分子影像中心、單光子功能影像中心、核素靶向治療中心和分子探針研發中心等四個中心,在占地面積、大型設備數量和種類、年診療人次等方面在國內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