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4日消息,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糧食和農業應用聯合司司長梁劬3月3日在墨西哥城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核技術利用核輻射使蚊子不育,能幫助美洲地區防控寨卡疫情。
梁劬正在此間參加第34屆聯合國糧農組織拉美及加勒比區域會議。他介紹說,這一技術的原理是,利用小型核輻射裝置產生的電離射線照射人工飼養的雄蚊子使其不育,這些不育的雄蚊子大量釋放到野外后,會與野外雌蚊子正常交配,但交配后雌蚊子所產的卵無法孵化,從而讓蚊子“斷子絕孫”。因此,應用這一技術可以大幅減少蚊子群體數量,阻斷寨卡病毒傳播。
今年2月下旬,原子能機構與12個國家的專家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會議,討論有效防控寨卡病毒的戰略與具體技術。原子能機構在這個會議上決定,向巴西提供小型鈷60輻照裝置幫助滅蚊防控寨卡。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昆蟲不育技術可以非常有效地壓制蟲媒群體。
目前,由蚊子叮咬傳播的寨卡病毒已在美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本地傳播,這一病毒被認為與嬰兒小頭癥以及格林-巴利綜合征密集出現存在關聯。除寨卡病毒外,蚊媒還能傳播瘧疾、登革熱等多種疾病,滅蚊是防控這些疾病的最重要一環。
然而,殺蟲劑滅殺等傳統滅蚊技術因蚊子的抗藥性不斷增強而效果衰減。梁劬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綜合使用傳統的滅殺蚊子技術、核輻照不育技術以及其他防治技術,可以有效、可持續地壓制和消滅蚊子群體,幫助防控蚊媒傳播疾病。
核輻照不育技術的最大瓶頸就是如何對大規模人工飼養的蚊子進行雌雄分離。梁劬說,他們團隊的科學家利用雌雄蚊子蛹的大小不同,用物理方法進行分離。但這種方法工作量極大,只可以用于每星期釋放幾百萬只蚊子規模的實地應用。
他介紹說,糧農組織和原子能機構正與多國科學家合作,開發在遺傳學上雌雄可分離的品系,以便能夠大規模應用核輻照不育技術,“我們估計,在近幾年內完全有希望突破這個瓶頸,大規模壓制蚊子群體”。
推薦閱讀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合作,幫助毛里求斯(Mauritius)采取了一項重要的步驟,即建立一個新的設施,應用核技術打擊農業害蟲,以對抗昆蟲每年給農民造成約600萬美元的損失。
2019-09-05
?泰國Trok Nong – 在泰國東部的一個小村鎮Trok Nong,每周六都有五百萬只輻照果蠅從白箱子里蜂擁而出,爭相阻止雌蠅產下有幼蟲的卵。
2018-09-05
?在越南,火龍果被認為是一種豐富而著名的水果,這是有原因的:它出口到40個國家,火龍果的生產回報比水稻大幾倍。
2019-03-14
?在成功利用核技術控制毀滅性果蠅之后,阿根廷正加緊準備與新的敵人作斗爭:除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之外,蚊子還傳播寨卡病毒。
2017-12-24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合作,幫助毛里求斯(Mauritius)采取了一項重要的步驟,即建立一個新的設施,應用核技術打擊農業害蟲,以對抗昆蟲每年給農民造成約600萬美元的損失。
2019-09-05
閱讀排行榜